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新闻纵深

全省谱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国家级科技特派员梁希才为农户现场讲解“珊瑚状猴头菌”的生产知识和注意事项。

“十三五”时期,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目标要求,落实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全力帮助民族地区如期脱贫,民族地区同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截至2020年底,全省民族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19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21.38%和36.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214元、12967元,较2015年增长40.95%和56.7%。全省民族地区的7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8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0.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1个、示范单位15个。

坚持政治站位,精准打造政策高地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强力推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落实资金政策。逐步完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不断增加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十三五”时期,共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23.2亿元,年均增长7.7%。二是落实投资政策。对围场、丰宁、滦平、平泉、青龙、孟村6个县(市)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较非贫困县提高30%,围场、丰宁、隆化3个深度贫困县提高50%。“十三五”期间共投入民族地区省以上补助资金28.24亿元。三是落实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源调剂力度,通过“政银企户保”等形式撬动信贷资金,重点围绕林果业、食用菌、中药材、时差菜、马铃薯、养殖业、小杂粮、手工业、乡村游等进行信贷投放。四是落实产业政策。通过打造“一区三带”工业空间布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园区发展、推动绿色产业承接与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推进光伏及电商特色扶贫等12项重点工作,以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倍增、农林产品加工业倍增、民营企业家提升、能人带动等4大工程,提升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支持民族地区工业技改项目列入省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重点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计划。五是落实就业政策。相继出台关于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开展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扶贫工作、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青年就业见习三年计划等政策文件,全力推进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六是落实生态保护政策。安排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9.8亿元,专项用于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相关县的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安排引滦入津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7亿元,重点用于网箱养殖取缔、污水及配套管网建设、库区综合环境整治等方面。七是落实帮扶政策。扎实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指导1200家企业帮扶民族地区909个贫困村。充分利用五包一、三包一、京津对口帮扶,中直单位、省直部门派驻驻村工作队等各界帮扶力量,帮助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坚持制度保障,不断夯实各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工作之基

省民委委员制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1984年,河北省正式实行民委委员制。37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民委委员单位主动担当、认真履职,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政策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政策效果上相得益彰,使得有着30多年历史的民委委员制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民族工作迈进新时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省民委作为主任委员单位,着力在建机制、搭平台、聚合力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兼职委员和联络员选任、全体会议、现场办公、信息通报、联合调研、研讨培训、评估评价等七项制度,凝聚各委员单位奋斗力量。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等职能,将民族地区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在河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民族地区同全省一道实现现代化。省财政厅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资金投入,专门制定《河北省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统筹考虑民族自治县增值税增长、少数民族人口、区域面积、人均财力等因素,对民族地区给予定额补助,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省教育厅大力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推进了全省民族教育快速优质发展。2020年安排省级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1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造和能力提升资金1.77亿元,着力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效推进了全省民族教育快速优质发展。

坚持三级联动,擦亮现场办公这个民族工作品牌

2021年8月28日,河北省政府支持滦平县、隆化县现场办公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46个省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着眼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乡村振兴,确定帮扶政策项目392个,涉及资金64.2亿元。这是省委、省政府42年来的坚持,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

自1980年以来,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现场办公,已连续开展40多年。把现场办公同民族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保护环境生态、保障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组织省有关部门与帮扶县精准对接,逐一摸清帮扶需求,确定帮扶项目。截至2021年,我省共组织现场办公61县次,支持民族地区项目6889个、资金972.12亿元。今年,省民委进一步延伸拓展现场办公内涵,推动构建市、县政府到民族乡、村现场办公体系,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帮扶的工作机制。目前,全省各市均启动了赴民族乡、村现场办公工作,汇聚起了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党的民族政策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下,我省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全省民族自治县全部纳入国家高速公路骨干网,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民族地区县乡主干道提级改造,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87公里。民族地区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通过易地搬迁扶贫,累计安置民族地区人口5.4万人。

民族地区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纳入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十三五”期间,省教育厅为民族自治县招聘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3244人。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就业创业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安排民族地区就业补助资金5.9亿元,惠及11.35万人次。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根据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围绕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了以围场的胡萝卜、马铃薯(种薯),丰宁的小米,平泉的黄瓜、香菇,隆化和滦平的中药材、肉牛,青龙的北苍术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基地,逐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省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善水源涵养区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

民族地区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省民族地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下,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09-01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99297.html 1 全省谱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