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聚焦雄安新区

协同共治 凝聚全流域治理强大合力

——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二)

▼9月7日,航拍白洋淀码头。 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

蓝绿交织,水天一色,“华北之肾”功能正在恢复。

今年1至7月,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等4条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九河下梢,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涉及30多个县(市、区),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不仅仅是指白洋淀,而是白洋淀流域,覆盖整个流域内所有河流及其周边区域。

“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是系统治理,要强化上下游协同防护,否则很容易功亏一篑。”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必须要突出协同共治,凝聚全流域治理强大合力。因此,应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推进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等全流域治理和保护,守住生态环境安全边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同治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集中资源,共同发力

碧波荡漾,荷叶碧绿,漕河两岸和环雄安新区林带绿意葱茏。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境内的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大屏幕上,运行数据实时更新,不停闪动,污水排放数据一目了然。

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造提升后的污水处理厂已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排放新标准,确保不让污水流进白洋淀,让雄安新区水更清、树更绿。

8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府河流域的木欠庄导排区,工作人员正在以每间隔15分钟的频率监测进入导排区的水量。

府河是白洋淀上游河道之一,也是重要的入淀河流。木欠庄导排区是府河截污导排治理退水工程的四个导排区之一,对于控制污水入淀、提升承载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保定市城区水系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跃博告诉记者,今年暑期木欠庄导排区截流大量雨水,有效控制了汛期入淀雨量。同时,他们在完成市政管网雨污分流的基础上,排查切改混接点多处,还通过主动导排等措施强化控源截污,水质达到Ⅳ类,做到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

独木不成林,白洋淀全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淀内外以及雄安新区周边行政区域的共同努力。

今年4月初,我省正式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明确提出要突出全流域整治,建立协同治理机制。这也是地方立法首次提出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共同促进区域协同立法、执法监督。

“协同治理,就是坚持广泛参与、协调联动,凝聚白洋淀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业内人士表示,强化协同治理,是促进白洋淀全流域治理的重要举措。

作为白洋淀上游流经的主要行政区,近年来,保定市持续高标准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为雄安新区建好生态屏障。按照我省白洋淀治理统一安排部署,保定市2019年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容、污水处理厂提标等方面的64个白洋淀上游重点治理项目。2020年,51个白洋淀上游重点治理项目完工。

省际间的跨区域联防机制在不断健全。京津冀三地联手防治白洋淀流域水污染问题,强化落实联动机制,共同排查、处置跨区域、流域环境污染源,白洋淀淀区主要污染物浓度等指标实现大幅下降。

属地负责、协同共治是白洋淀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以雄安新区为例,除生态环境局外,还涉及公共服务局、规划建设局等多个部门;在河北省,除雄安新区,还涉及保定、沧州、廊坊等市。协同共治,需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优势,集中资源,共同发力。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科科长周立志告诉记者,我国南方在治水问题上重在系统治理,这是很好的经验。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但是北方缺水,上游很多河流已经断流。这要求白洋淀治理必须注意改善水动力,强化调水,也就是通过别的河流串起来,将上游“死水”转化成“活水”。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协同共治。

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增强水的自净能力,恢复生态平衡

7月中旬,在位于安新县圈头乡大田庄村的生物实验室内,工作人员通过显微镜查看白洋淀鱼体内的寄生虫标本。“通过鱼体内寄生虫的情况,可以推断这里的水质情况,监测得知水域生态环境状况。”一位姓翁的博士说。

翁博士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参与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的一名科研人员。去年10月,该项目通过了验收,通过“以渔净水、以水养鱼”,探索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截至目前,试验区内生物多样性提高了30%,水质指标维持在Ⅲ类。

水域生态修复工作是白洋淀流域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多方力量参与。为支持配合白洋淀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农业农村部专门设立了“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集成创新“水生生物生态屏障构建、水生生物栖息地生境营造、水生生物区域分级养护”等生物净水技术,开展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种群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示范项目。

在多方合力下,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通过实施搬迁、清淤、治河、补水等手段,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已经从污染治理向生态修复为主阶段转变。

治理白洋淀必须强化协同治理,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上下结合、同心同向,以解决白洋淀治理中协同性不够的问题。

周立志认为,不能简单看成是为了治水而治水,应让水动起来、活起来,增强水的自净能力,恢复生态平衡。特别是在协同治理方面,应完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在白洋淀流域实现统一生态环保规划编制实施、统一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统筹安排治理和保护资金及全面信息数据共享,增强对白洋淀流域跨省(市)河流联合执法检查力度等。

目前,大清河流域及白洋淀污染防控正全面推进。通过协同治理,取缔大清河上中游流域散乱污企业3万余家,封堵入河入淀非法排污口1.3万个,在沿河沿淀1000米范围设立化肥农药禁施区,取缔水产养殖741处。

“流域依法协同治污需进一步加强。”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清河流域面积广、涉及地区多、协调难度大。目前,已开展的流域污染治理合作统一规划、统一行动的污染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相关协同立法、普法、执法后续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记者还了解到,为统筹考虑上下游整个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治理问题,特别是涉及北京、山西等上游省市的河流综合治理问题,我省将积极推进建立和完善与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等周边地区以及国家相关海河流域管理机构区域治水节水用水协同治理制度机制,推进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防洪等领域合作。

2021-09-08 ——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二)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00211.html 1 协同共治 凝聚全流域治理强大合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