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新闻纵深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国凤——

“双减”的根本是让教育回归

记者:“双减”政策下,家长们都期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您认为这种提升应该如何去实现呢?

薛国凤:减负之前,先需“增”。只有补齐以前的“短板”,加强此前的“欠缺”,强化“双减”后应该承担的责任,才让人敢减,才能真正去减。

“双减”的根本是让教育回归,让教育回归就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不同个性实施具体、个性化教育,从而培养不同特质、具有创新创造性的人才。

就此,学校要破立相协,提质增效。

一是要增强学校的主体意识和担当意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主动承担责任。

二是学校要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学期课程表上,艺术、体育、实践、拓展类的课程数量增多的现象,其实是对我国教育目的回归和真正落实: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学校要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才是把学生留住的底气,才能真正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而增加这种底气的关键,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优质均衡,教学质量、效能是否得到有效提升。

记者:除了学校教育,您对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怎么看?

薛国凤: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教育,在国际学术界一般被称为“影子教育”,是与主流学校教育平行的一种教育形式,但许多校外培训机构无视教育规律,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甚至有的教师在无序、失衡下把学习任务人为转移到了校外培训。

此外,“双减”政策之所以给非学科类培训的发展留出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与大多数学校目前的非学科类培训实力不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有关,也与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直接相关,但绝不是为了把非学科类培训打造为另一个“学科”培训,国家绝不会让功利思想、焦虑情绪再度出现在非学科类培训上。

记者:如何在家长心中真正树立起对“双减”政策的信心?

薛国凤:其实,家长疑虑的是政策能否真正让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成长质量得到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各地将“双减”政策分解得更加细化,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细则,让家长们对政策放心。

此外,家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养观,扭转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家庭来说,应更加关注孩子在校学习的质量,密切与学校的联系,家校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当然,达到优质均衡近便的目标,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比如,缩小域内同学段学校间的差距可以有效地缓解择校热,也就可以很好地抑制为升入好学校而不断恶化的竞争性补课,进而也就从根本上断绝了校外培训的“补课市场”需求。

“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可以请校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门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来参加辅导。

采访/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2021-09-15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国凤——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01029.html 1 “双减”的根本是让教育回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