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专版

团结奋进新时代 民族文化谱新篇

——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圆满落幕

9月26日至29日,期待已久的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在省群艺馆剧场惊艳上演,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让人们津津乐道,流连忘返。

燕赵大地,

刮起“最炫民族风”

金秋九月,叠翠流金。调演开幕以来,我省各民族艺术工作者满怀热情、充满激情、饱含真情,歌颂伟大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展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累累硕果。

河北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是省政府批准定期举办的大型民族文化活动,每5年举办一次的盛会,今年已是第五届。自2007年11月施行的《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提出定期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调演活动正式进入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本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旨在大力宣传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和传承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增进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集中检阅2016年全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以来,我省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和人才建设的新成果,展示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是我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少数民族艺术盛会,以展现新时代全省各族人民和谐发展的崭新面貌为核心,在燕赵大地刮起强劲的“最炫民族风”。

不忘初心,

各族儿女心向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调演从组织筹备、剧目遴选、节目策划等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 幸福生活感党恩”这一主题,展示在党的领导下,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一首由河北工程技术学院青春靓丽的大学生齐声合唱的《北京的金山上》,唱出了藏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心声。

由廊坊市代表团选送的情景诗《民族团结追梦百年》,艺术地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以史串歌、借歌叙史,观众与演员一同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党史中汲取不竭力量,奋发向前。

承德市代表团选送的河北梆子小戏《承诺》讲述的是,不愿搬下山的黄奶奶与大山、老伴以及与我党干部血脉相连的情感故事,浓浓的情感背后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乡村振兴的巨大凝聚力,以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的团结面貌。

晋剧小戏《奶茶飘香》通过张家口一个蒙汉两族居住的小村子在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的动人事迹,展现了张家口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精神面貌,展示了各族人民渴望通过实际行动,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风采。

蒙古族好来宝《塞罕坝上建奇观》诠释了塞罕坝几代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在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建起了百万亩林海的先进事迹。通过演绎此节目,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次建功立业。一曲好来宝,仿佛听到塞罕坝的松涛。

舞蹈《定瓷》展现的是定瓷婀娜之体态,轻盈之秀美……

文艺之花,在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的舞台上倾情绽放。

同心筑梦,

民族团结一家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本届文艺调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贯穿始终,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情景剧《人生》,再现了我省青年大学生通过支援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提高各族青少年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践行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铮铮誓言。

蒙古族舞蹈《丝路骏马》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应邀来我省参演的节目,对促进冀疆两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景剧《回乡之前》,是以在沧州崔尔庄镇经商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务工群众的真人真事创作的,通过通用语言培训、技术能力培训等,反映了冀疆各族群众相互尊重、民族一家亲的真挚情感。

还有小品《面馆里的故事》、评剧小戏《燕山爸爸》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出发,汇聚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旋律。

各级重视,

民族文化工作谱新篇

舞姿翩跹,传递着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万方乐奏,倾诉着各族儿女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

河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55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8%,居全国第10位。

壮美燕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交流交融、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成为各民族交融程度最好的省份之一。

一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绚丽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在燕赵大地上历久弥新。特别是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推动民族地区同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并肩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届文艺调演通过专家评审小组遴选审核,经主办单位批准同意,最终全省各地选送的45台剧(节)目在省会集中展演,65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这些节目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多个门类。在题材方面,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既有歌颂当代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的作品,也有反映民族乡村发展变化的作品,打造了一批全方位、多视角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舞台艺术精品,生动地演绎燕赵大地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现新时代全省各族人民和谐发展的崭新面貌。

本届调演的视听盛宴虽已落幕,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进程还在不断推进。今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仍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续办好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文体活动,全省高校民族舞蹈大赛等民族文化品牌;推动创作一批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音乐、戏曲、舞台剧、影视剧等,在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给我们留下了丰收的喜悦,也留下了新的希望。这必将凝聚全省各族群众的智慧和能量,拼搏竞进、砥砺前行,为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贡献力量!

2021-10-11 ——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圆满落幕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04185.html 1 团结奋进新时代 民族文化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