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要闻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我省自然资源系统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

市民正在保定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业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紧密结合河北实际和自然资源工作职责,不断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今年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一系列硬招实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扎实推进,迅速部署有速度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省自然资源厅迅速召开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动员部署。厅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推进方案》及12项具体学习安排。各级各部门迅速跟进,聚焦群众需求,结合实际制定学习教育方案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

学史力行,实干为要。5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工作计划》,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台账化管理。《计划》提出了5个方面13项办实事重点任务,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处室局和完成时限。在实践活动中,定期协调调度1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牵头部门,着力在推进生态修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支持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面做好住宅用地保障工作、做好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保障、抓好地质灾害防治、推进海洋预警监测、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加强自然资源法律宣传、提升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信访工作等方面狠抓落实,用心用情用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切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聚焦群众需求,为民办实事有温度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不动产登记领域迅速铺开,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加快处理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全面履行法定登记职责,依法依规开展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林权登记等登记业务。截至10月底,我省共设立登记中心165个、登记办事大厅191个、登记窗口2060个,累计颁发新版不动产权证书7573625本、不动产登记证明4571013份。

强化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切实服务保障群众需求。我省积极加强自然资源法律宣传,建立法律咨询公众平台,利用快手、抖音等平台,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法律知识宣传、解答群众法律疑难问题。加强对信访反映情况的研判和督办,开展“领导包案接访下访”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合理利益诉求,纾民困、解民忧。在土地征收方面,印发《关于严格规范土地征收行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依法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土地征收引发的矛盾纠纷,有效降低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数量,促进了依法、高效、和谐征地,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有力度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省自然资源厅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为全省脱贫县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并专项下达脱贫县计划指标2.7万亩,通过落实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支持政策,为脱贫县获取收益49.21亿元。目前,自然资源领域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让乡村振兴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可持续。

易地扶贫搬迁,让困难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直接影响着搬迁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专门印发工作方案,联合省发改委、省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特事特办、狠抓落实,通过印发情况通报、指导解决堵点问题、开展明察暗访等措施,推动有序有效开展。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带着对搬迁群众的感情,提高站位、主动服务,设置绿色通道,集中办理,全力推进工作落实。截至6月底,全省提前40天全面完成8.37万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

针对定点帮扶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从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耕地占补平衡、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旅游业发展用地保障等方面加强指导,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政务服务,为民解难题有广度

提升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节点数据融合一体化建设,提升线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服务水平,编制上线纪念建党百年红色地图,为人民群众使用公开的地理信息提供便利;加大市级地图审核工作指导力度,抓好市级地图审核人员技术培训,为服务对象申请地图审核提供便利;完善标准地图服务,丰富标准地图内容和种类,增加地图专题要素,满足社会公众对标准地图的多元化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涉密人员网上培训系统,破解了因疫情影响无法集中培训、测绘成果申领单位无相关人员可以领取成果的死结,自然资源部以我省系统为蓝本开发了全国地理信息涉密人员培训系统,目前已惠及全国。针对机构改革新特点,创新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新机制,提升地理信息应急装备技术水平,完善地理信息应急保障预案,强化地理信息应急保障训练,极大地提升了地理信息应急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省所有市、县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查封登记、异议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即时办结。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省政务服务网建立“网上登记中心”,在冀时办App建立全省“掌上登记中心”,开通微信、支付宝身份核实功能,企业群众通过网页端和手机端,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办理网上预约、网上申请、进度查询、证书核验、信息查询等业务。推进部门信息共享,截至7月底,通过“一窗受理”平台统一为市县提供省级以上存储的自然人身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金融许可证、司法判决、婚姻登记、营业执照和出生医学证明等8个部门20类信息共享核验,全省所有市、县不动产登记所需部门信息基本共享到位。截至10月底,全省所有市已实现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省级统一签发,累计签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55.6万本,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19万余份。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持续深化全省自然资源领域“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从7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丙级资质认定审批等8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乙级资质认定实行告知承诺1项,优化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审批服务等9项,三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力争2022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

积极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有高度

今年汛期,我省气候变化差异大,极易诱发各类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等基础工作,科学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全力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35起,因预警及时、防范到位,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全省共举办防灾培训181场、涉及4200多人,组织避险演练138次、7000多人参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同时在石家庄、张家口、承德、邯郸、邢台等市安装14处专业监测预警仪器,在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平山、涞水、滦州三个试点县(市)组织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启动了65个重点山区县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工作。

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排查隐患点4002处,与省气象局联合发布省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共53期,其中黄色预警44期、橙色预警7期、红色预警2期,发送手机预警短信共计24万余条。各地根据预警预报,在应对强降雨过程中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2.53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零伤亡。

海洋预警报服务能力充分彰显。今年的台风“烟花”对我省海域产生极大影响,风暴潮灾害发生频次强度明显高于历史同期。5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度汛期海洋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监视天气变化趋势。灾害应急期间,通过电话、传真、邮件、微信、短信等形式,及时向沿海各级政府值班室、应急部门、海事部门等发布近海海况、航线预报,推送科普文章、视频等预警报信息。旅游旺季期间,每天在四个重点浴场开展1次监视监测,开展滨海浴场、旅游度假区的海洋预报,为沿海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今年以来,共参加自然资源部及省政府组织的灾情视频会商50余次,共启动海洋灾害IV级应急响应2次、III级应急响应3次、II级应急响应1次,发布大浪警报15期360份,发布风暴潮警报24期600份,发送海洋灾害预警短信6000条,为各级政府部署沿海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文/王爽 图/姜慧婕)

2021-11-19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09659.html 1 我省自然资源系统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