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五年奋进路——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纪事⑧

天蓝地绿水秀,美丽河北建设实现新跨越

河北日报记者 贾 楠

经过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河北日报 记者 耿 辉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5年来,河北生态质量和环境发生历史性新变化。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北2020年PM2.5平均浓度4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被生态环境部考核评价为优秀等次,全面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好。2020年,河北7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66.2%,“十三五”时期累计提升2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部清零,我省是“十三五”期间全国劣Ⅴ类断面累计消除最多的省份。

——构筑起绿色安全屏障。“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3954万亩,森林面积由8700万亩增加到990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1%提高到35%。

依法铁腕治污,让百姓共享蓝天白云

墙上挂着白色燃气壁挂炉,台面、厨具擦得锃亮,窗台上几盆绿植生机盎然。立冬过后,天气渐冷,邢台市任泽区北甘寨村村民武富贵家里却暖意融融,室内温度达到19℃,他再也不用担心从城里回来的孙子孙女们挨冻了。

“以前烧煤,大冬天的晚上还得起来加煤捅炉子,早上冻得根本出不来被子。自从通了天然气,做饭取暖都用它,再也没有呛鼻子煤味,真是干净又暖和。”谈及气代煤以来的新生活,66岁的武富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河北的期盼,治理大气污染是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硬骨头任务。

一直以来,偏重的产业结构、偏煤的能源结构、偏公路的交通运输结构是我省产生污染的根源。

“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了河北的症结所在、出路所在。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以为民担当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基层密集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听取专家群众意见,研究破解难题之策,号召全省上下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背水一战。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将“污染防治”列为“打好六场硬仗”之一;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为“双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制定实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1+18”系列政策和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以最严格的制度、最刚性的约束,奋力治本攻坚,不信蓝天唤不回。

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河北打出压能、减煤、治企、控车、增绿“组合拳”,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十三五”期间,河北压减退出粗钢产能8200多万吨,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下,压减煤炭5500多万吨、水泥1100多万吨、焦炭3100多万吨、平板玻璃4900万重量箱、火电230万千瓦,去产能倒逼企业转型。

突出能源结构调整。河北坚持对全省农村1450万户冬季用烟煤取暖的农户分类施策,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地区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取暖改造1296万户,气代煤、电代煤改造实现应改尽改,农村散煤治理实现全覆盖。

运输结构“绿意”盎然。河北与北京、天津协同制定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推进公转铁和海铁联运,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港口的煤炭运输基本实现了铁路和水路集港。推广新能源汽车,2019年以来,全省新增和更换的公交车主要是新能源车。

依法铁腕治污,让环保长出“钢牙利齿”。

建立量化考核问责工作体系,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预警提示、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经济奖罚、专项督察、区域限批、追责问责等多种方式,构建起明晰的责任追究体系。2018年以来,先后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04万起,处分8472人。

依法铁腕治污,更要严禁环保“一刀切”。

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对47个重点行业实行绩效分级管理。将疫情防控重点企业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等七类企业项目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不停产、不限产、少检查、少打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北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屡屡刷爆朋友圈。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4.8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0%;优良天数256天,较2015年增加49天。今年1至10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为2013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统筹流域治理,水清岸绿逐步变为现实

初冬的白洋淀,芦苇片片金黄,芦花随风摇曳。

“30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如今又重新出现在白洋淀了。”今年57岁的安新县小张庄村村干部张福庆从小生活在白洋淀边,2018年开始任村级河长,每周在本村管辖的白洋淀水域巡河两次。他说,鲈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现证明白洋淀水质变好了。

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河北一体推进白洋淀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国务院关于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淀区整体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2020年的Ⅳ类,淀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今年上半年,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4条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还清的白洋淀,见证着河北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不懈努力。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健康有了专属守护者。省委书记、省长任双总河湖长,全省共设立河长、湖长5万余名。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进一步严格排放标准,形成“带电的高压线”。河北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等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清河流域核心控制区实行与北京一致的最严污水处理标准,推动了相关流域水污染治理提速。

创新体制机制,多项“河北首创”在全国叫响。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实施“按月排名+奖惩问责”组合机制,在全国是首例;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扣缴生态补偿金机制;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跨界断面水质监测体系……

坚持统筹流域治理,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已然悄悄变了模样,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变成现实。

京津水源地水质越来越好。河北以京津水源地上游流域滦河、潮白河、永定河为重点,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截至2020年底,滦河、潮河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优良标准。2017年至2020年,永定河流域河北省出境水量增长10.4%,2020年达到1.8亿立方米。

华北地下水大漏斗水位止降回升。打好“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全省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3.5亿立方米,地下深层和浅层水位分别回升1.19米和0.24米,超过三分之二的超采县实现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明年河北将提前13年超额完成中央有关部委下达的采补平衡任务。

近岸海域水质显著改善。坚持海陆统筹、以海定陆,全面推行湾长制,深入开展入海河流整治专项行动,13条国考入海河流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旅游旺季北戴河主要海水浴场水质全部达到一类。2018年以来近岸海域国考监测点位海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100%。

曾经干枯断流的滹沱河,如今波光粼粼,水清岸绿;曾经水体黑臭的滏阳河,经过全域生态修复,已然重焕生机……

系统修复生态,首都生态屏障更加巩固

蓝天白云下,冬奥小城崇礼,群山层林起伏、黄绿交织,高铁站、冰雪小镇等镶嵌在色彩斑斓的草木山水间,形成一幅美丽画卷。

10月28日,工人们正在冬奥核心区景明路沿线防洪区两侧栽植云杉、白桦、蒙古栎等树种。“黄土不见天,绿色全覆盖,是我们的目标。”崇礼区林草局总工程师杨建中介绍,景明路沿线绿化计划种植乔木1399株、灌木48.5万株,铺草皮3.4万平方米,力求视线范围内无盲点,实现全域全覆盖。

锚定首都“两区”建设,张家口加快实施冬奥绿化、坝上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全市林木绿化面积已达27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崇礼冬奥核心区更是超过80%。坝上地区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休耕种草181.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75平方公里,构筑起首都绿色安全屏障。

一山一水,都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一草一木,都是美丽河北的题中之义。河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燕赵大地书写出一个又一个生态奇迹。

这奇迹,是山川林海苍翠连绵。

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和沿海防护林建设等国土绿化重点工程。

这奇迹,是矿山“疮疤”重披绿装。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投入治理资金74.96亿元,修复绿化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3705处、24.89万亩。从挖矿、卖矿到养山、造绿,河北探索出一条矿山环境治理与文化、旅游、养老、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这奇迹,是平畴沃野诗意锦绣。

耕地分类管理全覆盖、污染地块管控全覆盖、污染源头防控全覆盖。河北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得到控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安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塞罕坝机械林场将茫茫荒原变成百万亩林海,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先后捧回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联合国土地生命奖。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塞罕坝机械林场还带动了周边4万多百姓受益,2.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河北正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个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生机无限、活力无限、希望无限!

2021-11-22 河北日报记者 贾 楠 五年奋进路——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纪事⑧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09866.html 1 天蓝地绿水秀,美丽河北建设实现新跨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