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青春的舞台

□安世乔

小雪这天,林伟光发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照片,是他巡逻时拍下的。白雪覆盖之下的松林,苍郁而浩瀚。林伟光说,下大雪后,动物们有时会出来觅食,打击非法狩猎是此时森林警察的主要任务。

这是林伟光到塞罕坝的第五个冬天。他是福建漳州人,毕业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上大学时,他听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深受感动。“毕业时,赶上森林公安招录警察,我激动得睡不着觉。”说起这些,他的眼睛里闪着光。

2017年10月下旬,正是大雁南飞的时候,林伟光从漳州出发一路向北,客运汽车,火车,再转火车,又乘客运汽车……28个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连绵的林海,激动之余,又有些小失落。那时候,林海最美的季节已经过去了,路边的草木变得枯黄,没有了游人,沿途只看到几个小村庄。“人烟稀少”,林伟光脑海冒出这个词来。快到支队驻地的时候,车里的乘客只剩下他一个。

“冬天很快就到了。我至今记得第一次雪后出警的情景。”林伟光说。林海中的公路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辆警车向山上行驶,轧出雪地上的第一道车辙。

他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也没有经历过这么冷的冬天。“每天面对着山林,工作比较单一,一天就显得特别漫长。”漫长,更来自远离家人的孤寂和远离繁华的冷清。

但在塞罕坝,温暖无处不在。“新时代,需要像你们这样科班出身的年轻人。”老一辈人的话发自肺腑。荣光无处不在。身边很多人都能讲出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故事。

如果当初来这里是出于青春的激情,那么把心留下来则是出于深深的爱和责任。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林伟光成为入党积极分子。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林伟光和所有的塞罕坝人都感到无上荣耀。这个从南方飞来的大雁,已经在这里安了家——爱人也从漳州而来,她愿意为了心中的爱飞越万水千山。

让青春在时代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一样的高海拔,一样透亮的阳光,2020年7月,在尚义县白彦堡村,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延展在蓝天之下,田边是一户村民的养鸡场。潘依南从田埂上走过来,和养鸡场的女主人打着招呼:“大姐,有买家给我发微信,要买几只柴鸡。”

“好啊,来,帮我抓一下吧。”大姐也不见外。如果不介绍,你会以为这个小伙子是村里谁家的后生,实际上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是人民警察队伍中的新成员,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2019年,他和同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的同事一起来到白彦堡村,加入驻村扶贫的行列。那时,省公安厅驻白彦堡村工作队正帮着村里建一个现代化养牛场,建设已经进入后半程。坝上冬天来得早,一上冻就没法施工,大家争分夺秒赶工期。潘依南俨然工地上的“小工”,跑前跑后做着力所能及的活儿。

养牛场竣工了。赶在下大雪前,村民们赶着牛群入了场。由省公安厅党委协调帮扶资金、工作队帮村集体选购的首批36头基础肉牛也入驻养牛场。人手不够,工作队全员上阵。两个年轻人当起了“牛倌”。“这些小牛犊可是能给村民们带来收益的宝贝,我们要分外精心。”这头叫“奥利奥”——黑白相间,那头叫“大熊猫”——黑眼圈……俩人挨个给这些圆头圆脑、皮毛光亮的牛犊起名字。

冬天的坝上,滴水成冰。每天早上拌草料,一杈子下去,草料都是冰碴子。36头牛一天要吃上250余公斤的草料。驻村队员把这些活干完,个个头上冒热气。临近中午,水槽里的冰还化不开。怕小家伙喝冷水拉肚子,潘依南他俩想办法把水加热。

“研究生养牛,觉得屈才吗?”我问潘依南。“没觉得呀。”小伙子笑了笑。他说,扶贫的经历,让他与土地和农民血脉相通,他会把这份感情融入未来的人民公安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的专长在网上开通“冀盾扶农”商城,帮助村民们销售农产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他把青春写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塞罕坝林场、白彦堡的田野……祖国和时代最需要的地方,便是青春最广阔的舞台。不仅仅是林伟光、潘依南,还有许许多多的青春身影,或扎根在社区,或巡逻在深山,或驻守在乡村……他们脸上的汗水、脚上的泥土,我们看到了;他们秉持的初心、传承的薪火,我们看到了。我珍存这些记忆,用笔尖上跳动的火焰为他们喝彩。与时代同向同行,这青春的身影,让苍茫大地风华正茂,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