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鹰手营子矿区做大做强“1+2”特色主导产业

转型破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通讯员 栾乃迁

经过10年努力,鹰手营子矿区逐渐走出“矿竭城衰”困局,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这是鹰手营子矿区城区航拍图。河北日报通讯员 静恩宏摄

承德建龙特钢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的无缝钢管生产线。 河北日报通讯员 卢泽南摄

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一座因矿而生的城市。“一五”时期,年产铜量曾一度占到全国的1/4。矿业,让这里辉煌数十载。随着资源开采殆尽,2009年,鹰手营子矿区成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砥砺奋进转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鹰手营子矿区广大干部群众担当实干、团结奋进,充分发挥独有的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三大政策”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逐步摆脱“困局”,开创“新局”。2020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速达到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8倍和2.9倍,均实现了“翻番”。

“‘十四五’期间,鹰手营子矿区将牢牢把握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要支撑区和国家资源枯竭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做大做强文旅康养、钒钛新材料和健康食品‘1+2’特色主导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形成产业突破主动能,奋力开创‘经济强区、幸福鹰城’新局面。”鹰手营子矿区区委书记杨志勇说。

绿色发展,老矿区变宜居家园

“春季能赏花,夏秋可品果。核桃、毛桃、蓝莓、杏、大枣,这里就是座花果山。”76岁的“花果山”主人徐宝录依旧身强体健,剪杈修枝、爬坡上树,手法熟稔、腿脚麻利。

15年前,这座位于鹰手营子矿区(以下简称“营子区”)汪家沟镇南山上的“花果山”,还是处开采殆尽、满目疮痍的废弃煤矿坑。“区里进行土地平整后,我承包了那座山。就一个念头,让山上绿起来。”十五年如一日,手挖锹掘,一棵棵果树扎下根,徐宝录老了,山上绿了。

让家园宜居,不光是老徐的执念。

近年来,营子区区委、区政府借助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优势,以百矿关停、百矿复绿“双百行动”、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行动等为抓手,严格环保标准、严格安全生产标准、严格绿色矿山标准,按照减矿权、减产能、减破坏面积“三严三减”总思路,强力开展矿山安全生产、环保、生态修复三达标攻坚行动,300余家煤矿企业全部关停,105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全部完成,“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搬迁,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改造,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

满目疮痍的营子区重现勃勃生机。过去5年,营子区二级标准以上天数占比由52.9%提高到80.8%,PM2.5下降到19微克/立方米,降幅54.79%;完成柳河生态治理、河坝修复等12项重点工程,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整体水环境质量达到全省最优行列;露天矿山全部通过环保验收,3家达到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0%。

“活动室、阅览室,还有新建的社区食堂,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矿工晚年生活安逸幸福。”汪家庄镇东社区党支部书记董航说,2013年,原涝洼滩煤矿585户职工从老旧棚户区搬迁到新小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再造生态秀美家园。近年来,营子区投资近9亿元实施9414户“三供一业”、11.1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3152套棚户区“三大改造工程”,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全覆盖;主城区雨污分流实现全覆盖,城区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8%,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区和省级洁净城市,城镇化率达到90%;全区226户571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高质量脱贫,累计投入2.7亿元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区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融合发展,废弃矿区变旅游景区

“‘双11’期间,仅‘糖葫芦’销售额就达到1200万元。多款产品进入京东、天猫、淘宝等各大电商销售榜单。”怡达集团董事长李志民说,作为国内最大的山楂食品企业,产品销售已形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之势。

走进怡达集团,新提取的白色山楂低聚木糖格外醒目。“以前山楂核是生产废料,大都以200多元每吨的价格销售给饲料加工厂。经过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攻克了从山楂核内提取低聚木糖的技术,7吨山楂核能提取一吨木糖,其每吨价格高达20余万元,山楂核价值提升近150倍。”李志民说,近年来,怡达集团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重点研发高精端食药同源大健康产品,相继开发生产了发酵型乳酸菌山楂、益生元山楂等新产品。目前,怡达集团牵头制定了3项国家级山楂制品行业标准,拥有自主研发专利15项,国家绿色食品认证6项。

走进营子区马圈镇金扇子村,沟内一栋栋老旧厂房被改造成特色酒店、山楂工坊、三线记忆展览馆、创客中心等时尚打卡地。“这些都是‘一五’时期建设的老企业,已废弃多年。”营子区区长马增辉说,经过重新规划设计,废弃厂房重获生机,变身鹰城健康小镇,成为独具工矿文化、三线文化、山楂文化的旅游资源,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为做大做强健康食品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营子区依托怡达集团打造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引进京津地区食品加工及上下游知名企业25家,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

马增辉说,为全面激发园区的集聚效应,该区通过设立园区产业发展基金,加速推动园区企业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推进京津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的补链发展,到2025年园区企业规模达到50家以上,打造京北健康食品城。

转型发展,传统工厂变现代园区

“这条生产线上出品的每一根无缝钢管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走进位于营子区的承德建龙特钢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公司副总经理刘宝志正带领同事,对即将投用的世界首条无缝钢管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进行最后调试。

钒被称为“现代工业味精”,钛被誉为“第三金属”,钒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技术等重要领域。作为国内钒钛资源重要基地,承德现已探明储量83亿多吨,为发展钒钛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实施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承德建龙年产60万吨钒钛高科无缝管装备项目,引进了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领先设备,配置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三连轧管机组,节能、环保设备均为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实现‘私人订制’。”刘宝志说,他们在业界首次实现钢管逐支追踪、质量系统自动判定和预测、智能设备管理和智能安防等功能。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65亿元,税收3亿元,增加就业人数500人以上。

不仅钒钛高科无缝管,承德建龙生产的直径1.3米的连铸圆坯,打破了目前直径1米的世界纪录。“连铸圆坯广泛应用于大型轴类、齿轮等核心锻造零部件。”刘宝志说,以风电机组为例,直径增加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大轴承,提升单机装机功率,助力清洁能源发展。

近年来,营子区全力发展壮大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投资80亿元实施了钒钛新材料升级改造系列项目,延伸钒钛高端装备制造下游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压容器、风电、军工、汽车关键零部件及装备,着力打造产值300亿元以上的以钒钛特钢为基材的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园。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125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生产性项目32个。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1+2”特色主导产业格局初步构建,产业结构由二产独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过去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6:70.8:26.6优化为2.8:50.4:46.8。

“‘十四五’期间,是营子区加速崛起、重振雄风的重大机遇期,是特色主导产业延链集聚的突破期,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精品山城的攻坚期。全区上下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的目标,人均GDP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杨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