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一定守好这块‘绿色地图’”

——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一线见闻

塞罕坝机械林场扑火队员正在进行演练。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 龙摄

扫码看视频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许佳奇

“一定守好这块‘绿色地图’”

—— 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一线见闻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1月20日,寒冬岁末,驱车过围场县城一路向北,不一会儿,湛蓝天空与远处山巅的交际线上,皑皑白雪让“冬眠”的林海多了几分灵动。

和前几次穿越林海雪原,探访冬日塞罕坝不同,记者选择了距离县城最近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

沿狭窄弯曲的山路,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早上8时多,记者赶到大唤起分场场部时,办公楼内房间大门紧锁,一片寂静。

“现在是全员防火,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到达各个点位,一直到下午五点,白天就留几个人值班。”刚从营林区赶回的副场长王金成告诉记者,早上附近村庄有户村民家办白事,坟地位于一片林地内,为防止野外用火,他们到现场全程监督。“村民很配合,这块石头算平安落了地。”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再三叮嘱: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要处理好防火和旅游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切实把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

殷殷嘱托在林海间回荡,化作塞罕坝人不懈奋进的实际行动。

相比其他分场,大唤起分场位于坝下的林地面积更大,40公里距离内,与7个村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态势,有的民居距离林地仅几米远。“坝下气温比坝上高,雪存不住。自去年11月8日后,塞罕坝区域已有两个多月没有效降雪。天干物燥,防火形势十分严峻。”王金成说。

稍作交谈,记者便跟着王金成上了防火巡逻车。沿途防火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各个路口均有防火人员在寒风中坚守。据介绍,今冬林场深化了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实现了“路口有人把、线上有人巡、站点常年查”的火源管理长效机制。

“这片林子里有90多个坟头,是我们重点监控区域。”途经下河边营林区,王金成目不转睛观察林内情况。每年一进腊月,当地有太阳初升至中午时段上坟烧纸的习俗。据统计,大唤起分场林地内共有468座坟头,每个坟头就是一个火灾隐患点。不能让一个火源进入林区,是头等大事。

沿途一切正常,王金成又来到营林区监控室。屏幕上不停转动的视频画面显示,仅有少部分区域可见积雪。叮嘱几句后,我们赶往大唤起分场最高点——海拔1800米处的天桥梁望火楼。

“听说老赵感冒了,他年龄大,楼顶没取暖设施,老赵电话里一直说没事,但大伙儿都不放心。”王金成说的“老赵”,名叫赵福洲,是位山顶坚守38年的老瞭望员,虽已61岁,但浓浓的林海情缘,即使退休,仍选择继续坚守。

越往山上走,风越大,雪越厚。很快,一片树梢间,一处悬挂鲜红国旗的白色建筑冒出了头。

“我没啥事,吃点药,好多了。”老赵脸色仍显憔悴,但眼神坚定,语气铿锵。

按照规定,大雪封山后,望火楼内无需再每间隔15分钟向防火指挥中心汇报,但老赵仍准时登上位于五楼的瞭望室,细心查看四周情况。

室外气温最低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即使中午时分,没有取暖设施的瞭望室窗户和墙壁上仍结着厚厚的冰霜,好似一个冰柜。戳冰、瞭望,老赵始终把“万一”两字挂在心头。

“总书记来到咱塞罕坝,还登上望火楼,叮嘱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片林子。每次回想,我心里都暖呼呼的。”老赵激动地说,许多人都说山上生活孤独寂寞,但看着窗外树木一天天长大,就像自己孩子长大成人一样。“和这么多‘孩子’一起,不孤独,不寂寞。”

离开望火楼,王金成讲了一个有关老赵的故事:30多年前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季,怀有身孕的妻子在陪伴老赵坚守望火楼时,发生意外,孩子因早产而夭折。从此,他把失去的那份爱,全给了这片林海。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感人的故事,在这片茫茫林海,何止这一个!

“总书记亲自看望我们,还在新年贺词里提到塞罕坝的‘绿色地图’。这是对塞罕坝人莫大的鼓舞。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守好这块‘绿色地图’。”王金成语气坚定地说。

为了更好地抚育好、守护好、保障好这片“绿色地图”,如今,塞罕坝建成了“火灾预警监测网、生态安全隔离网、防火隔离带阻隔网”三大防护网,以及由11颗卫星、43个摄像头、7个探火雷达、一支无人机中队等组成的智能防火监测体系,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火情监控网络。2021年11月1日,《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正式施行,为塞罕坝筑起一道法治“防火墙”。

“条例施行后,塞罕坝实现了由分时段防火向全域防火、全年防火、全员防火的转变,与周边区域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通信联络、力量调动、预警和信息报告等制度,不断提升区域联防联控能力,真正达到‘林权有限、防火无界’的联防联护效果。为走好新时代塞罕坝新的长征路,全面开展二次创业,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了坚强保障。”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