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

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 做优做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

张家口农商银行万全支行信贷人员在蔬菜大棚询问西红柿种植情况。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以下简称“河北农信”)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耕耘在服务和建设三农的土地上。河北农信保持高度政治站位,以做优做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为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持续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截至2022年3月18日,河北农信存款余额达到2000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34亿元,是全省存贷款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贡献度最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发挥“四个优势”,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性

近年来,河北农信将点多面广、人缘相亲、地缘相近、决策链条短、政银关系密切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覆盖乡村优势。河北农信拥有营业网点4793个,接近全省同业网点总数的一半,部分县域比例超过70%,是我省唯一一家金融服务有效覆盖市、县(区)、乡(镇)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5.3万人,约占全省同业的三分之一,并主要配置在县(区)和乡(镇)。相较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距离老百姓更近,金融服务更便捷,服务模式也更符合农村实际,能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充分发挥人缘相亲、地缘相近优势。河北农信与三农血脉相连,既有扎根农村的服务网点,又有熟知乡里的员工队伍,更是在长期的服务发展中建立起深厚的鱼水情谊,得到了广大农民、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赖支持。新一代河北农信人充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背包精神”,转变工作理念,改进工作作风,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问需解难,持续用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沃土,有效满足各类金融服务需求。

充分发挥决策快捷、服务高效优势。农信机构作为地方性法人机构,具有决策链条短、市场反应迅速、信贷审批快捷、产品更新及时的体制机制优势,更能适应三农领域“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农、商、创等“宝”系列贷款、“冀时贷”互联网贷款等,各法人行社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也推出了“青阳e贷”“农机贷”等上百种特色信贷产品,建立了丰富强大的产品体系。

充分发挥政银关系密切、协调联动的优势。一直以来,河北农信与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粮食补贴、五保、低保、养老金等各类重要民生资金以及各类社保资金的发放工作和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缴纳工作。并持续加大服务三资平台建立力度,合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政府政策主导、金融服务引导的方式推动了许多重要工程,也取得了明显发展成效。

制定“三个方案”,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整体性

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定《河北省农村信用社2021-2025年发展规划》,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发展全局。印发《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制定《河北省农信系统做好信贷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导全省农信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相关企业支持力度。

倾斜信贷资源全力支持三农发展。在制定全省农信系统全年信贷投放目标时,专门单列涉农贷款、普惠型农户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考核指标,并根据实际政策要求和发展实际科学调整各项指标。引导各级农信机构以优质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满足乡村振兴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2月末,河北农信各项贷款余额13152.6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206.06亿元,较年初增加161.99亿元,实现了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加强考核评估激发服务乡村振兴更大效能。系统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考核,对辖内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辖内农信机构实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辖内农信机构在乡村振兴领域加大金融创新,并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从而发挥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整体优势,激发服务乡村振兴更大效能。

围绕“三个任务”,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针对性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河北农信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围绕“四个农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聚焦河北省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产业规划布局以及各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研究信贷支持措施,加大相关企业和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围绕我省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高端精品打造工作,深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土壤环境、种质资源、标准规程、种养技术、现代装备、品牌包装等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做好物流配送体系和骨干销售渠道的金融服务工作。

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有效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着力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切实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的占比。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和致富带动能力。截至2022年2月末,河北农信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68.9亿元,较年初增加27.9亿元。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支持力度总体稳定,着力抓好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落实。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资源倾斜。坚持以推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助力脱贫地区从“脱贫”走向“振兴”。截至2022年2月末,河北农信在6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贷款余额达3821.38亿元。全省农信社当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125万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总量的70.95%,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抓好“三个重点”,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普惠性

河北农信紧紧抓住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和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三个重点开展金融服务,是我省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贡献度最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深入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近年来,河北农信将“双基”共建作为服务三农重要抓手,持续扩大信用评级区域范围和主体范围,评定创建信用村17272个、信用乡(镇)291个,并深入推进信用示范区建设,截至2022年2月末,用信余额达到1709.38亿元,在有效解决171.31万农户融资难题的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是河北农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宜居”的重要战略载体,是在全省已建成2万个农信金融便民店做好“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的再优化、再升级。综合体通过设置金融服务区、直播带货区、农特产品区、快递物流区,布设乡村振兴服务终端、助农服务终端、乡村振兴卡、农信e生活服务平台、“e挎包”移动银行等金融产品,能够提供十六大类、百余项金融和生活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客户生产生活需求,有效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水平。截至2021年2月末,已在邯郸、石家庄、张家口等地试点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815个。

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基层网点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为主要阵地,持续开展以“农村金融夜校”“金融大集”等方式为主的“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走进乡村,为广大农民讲解国家政策、金融产品服务和防范非法集资知识等,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金融素质和防诈能力。截至2022年2月末,河北农信累计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56799次,受众人数达740.52万人次。

强化“一个战略”,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全面性

河北农信持续深化各界合作,积极开展银政、银银、银担战略合作,全力打造合力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强化银政合作。在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先后与廊坊、张家口、保定等10个设区市政府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互补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我省落地落实。与省政务办开展战略合作,推动金融服务进综合服务站、政务服务进农信网点,协力建设“政务+金融”服务新模式。

强化银担合作。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以“保本微利、商业可持续”原则,拓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涉农贷款增信方式,有效解决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1年末,同步推动辖内124家法人行社签署合作协议,担保合作额度128亿元,开启了多领域合作新局面。

强化银银合作。与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在风控技术、人员交流、绿色金融和业务培训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全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与民生银行总行开展战略合作,在前期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扩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增强双方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图/文 周冲、李春秋、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