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王鹏巍:为定州缂丝再续新生机

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正在缂丝的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王鹏巍。王鹏巍供图

一张长25.5厘米、宽16厘米的《千里江山图》缂丝织品上,醒目的“崇礼菜单”四个大字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幅作品是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为张家口赛区的运动员、教练员研制的菜谱《崇礼菜单》典藏版封面。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王鹏巍,将精湛的定州缂丝技艺带上世界体育盛会,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国故事。

缂丝是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通经断纬”是缂丝区别于其他丝织品的独有特色,即梭子在经线中穿梭,在有图案的地方不贯通全幅,而采用小梭子挖织,使织物的色与色之间呈现断痕,“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好像是用刀刻出来的,因此缂丝也被称为“刻丝”。

历史上,河北曾是衣被天下的丝织品产地,而缂丝这门古老的技艺就是源自定州这座北方古城。作为至今依旧无法被机器所代替的织品,从织机制作到纺织技艺,缂丝传承近千年始终独一无二。出生于定州的王鹏巍,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缂丝便被深深吸引,之后开始潜心搜集相关资料。

王鹏巍辗转各地求师学艺,偶遇苏州王氏缂丝第六代传承人王建江。两人叙谈后发现,苏州王氏祖籍也是定州。缂丝为媒,南北两支王姓后人重新联结在一起。王鹏巍希望缂丝回归故里的想法得到了王建江的支持。从此,她拜王建江为师,成为王氏缂丝第七代传人。

走进开在定州崇文街上的思本堂缂丝艺术馆,入眼的华丽精致瞬间将人带进“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的光景。“思本堂的名字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王鹏巍说,这个名字取“做人当思本”之意。在这里,她将定州传统缂丝工艺与南方工艺相融合,让传承千年的缂丝技艺在它的故乡重焕生机。

缂丝技艺易学难精,最是磨炼心性。“缂丝对精细度要求很高,如果有一处错误,除了‘拆’,没有其他可以修补的方法,而且需要把所有与其相关的部分全部拆掉重新缂。所以,每一位缂丝匠人都要能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织机旁,看着正在缂丝的学生杨晓璨,王鹏巍欣慰道。织机上密密排列着经线,纬丝则穿在一枚枚小舟形状的竹梭里,不同竹梭装着不同颜色的线,竹梭穿插变换,缂织出纷繁的花纹和图案。纹样越复杂,颜色越多,用的竹梭也就越多。“像这一片荷叶就要用到126个颜色。”王鹏巍说。

杨晓璨正在织的作品是《鱼跃龙门》,曾学过专业美术的她,将油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到缂丝作品中,创新了6种技法——超短戗、套戗、辐射戗、曲线尾巴戗、对称结、子母经戗,让画面呈现出三维立体效果。“这是定州缂丝的第八代传人,她的水平已经超过我了。”王鹏巍一直看重年轻人的创意,夸赞起她这位学生来更是满脸自豪。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定州缂丝技艺,王鹏巍不断扩大学员队伍,还联系了定州市特殊教育中心,邀请弱听孩子前来学习缂丝。她说:“通过这门工艺可以让这些孩子用艺术表达自己美好的内心世界。现在已经有好多学生可以织出优秀的作品了。”

为了让古老的定州缂丝走进生活,王鹏巍还跟国内外设计师合作,将缂丝工艺运用到时装设计中,并研发了多种缂丝文创产品和衍生品,如手包、团扇、缂丝珠宝结合的饰品、丝巾、灯具、婚服等,已销往国内外。她认为,只有走近年轻人,走进生活,才能让定州缂丝在时代发展中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