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34年,他把田间地头当三尺讲台

——追记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果专家刘玉祥

刘玉祥教授(中)在田间对农民进行桃幼果期生产技术指导。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河北日报记者 汤润清 通讯员 赵珺

刘玉祥主持和参加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36项,获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18项,带领师生建设了现代果树试验示范园和智能化温室等实训基地、鲜桃研发中心实训中心,与企业结合建设了万亩、千亩校外科研生产实训基地12个,先后获得省师德标兵、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

他是耕耘在三尺讲台的“农民”,他是奔忙在田间地头的教授。

在学生眼里,他是校内育人、校外栽树的“双料园丁”;在农民朋友心中,他是心系土地、造福百姓的“李保国式”科研专家。

2022年2月13日,56岁的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果专家刘玉祥因病不幸去世。

去世的5天前,他带领团队奔赴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谋划果品市场的推广;两天前,他和团队一起赶到滦州市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基地,观察设施果树生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去世的前一晚,他还在“河北桃之家(唐廊)”技术指导微信群里与教师、企业负责人讨论课题……日志无言,只记录下刘玉祥毕生的牵挂。

“刘老师在哪里,哪里就是课堂”

“刘老师在哪里,哪里就是课堂。”听闻刘玉祥去世的噩耗,很多学生不肯相信。他们觉得,只要有问题需要请教,那个严格但不严厉的刘老师,又会像平日那样站在讲台前。

“刘教授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在他的心里,最重要的事是教学,最重要的人是学生。”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主任王丽云这样评价刘玉祥。

1966年2月,刘玉祥出生于唐山市丰润北夏庄村。1988年,他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后到唐山市农业学校任教。2001年该校与其他3所学校合并升格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后,刘玉祥一直在学院工作。

“34年间,他把最好的年华、最多的精力、最专业的技术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莉说。

“刘老师课讲得好,特别是带我们实习时,山沟地岭、农家果园、产业园区,随走随讲,课本上的知识在田间地头变得无比鲜活。”2016级园艺专业学生刘宁回忆说,刘教授是一个传授知识从不知疲倦的人。“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八九点才回,我们都累得不行了,刘老师回来后还继续写总结。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在酣睡,他五点钟就出去指导果农摘桃了。”

更多师生们记得,-20℃的天气,刘教授带着学生在迁西的荒山上观察山体走势,寻找最合适的梯田的主干道;盛夏,40℃高温的大棚里,学生们热得头昏脑涨,汗流浃背的刘教授依然神采飞扬地讲着课。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只有吃得苦中苦,方有知识在胸怀。”刘玉祥经常指着自己手臂上日晒皮炎留下的累累斑痕告诉学生,选择了农林专业就等于选择了风吹日晒、山路崎岖、蚊虫叮咬。

正是凭着这样一份信念,刘玉祥潜心教学和科研,多年坚守在教学、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第一线,成为我省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带头人,先后获得省师德标兵、省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唐山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刘玉祥主持和参加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36项,获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18项;先后担任省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团队唐秦片区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省高校果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刘玉祥还积极推动学院实现产学结合、产教结合、产研结合、产推结合,在校内,他带领师生建设了现代果树试验示范园和智能化温室等实训基地、鲜桃研发中心实训中心;在校外,与企业结合建设了教学、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相融合的万亩、千亩校外科研生产实训基地12个。

“农民的山林果园,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

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燕山果业试验站,刘玉祥的简介还挂在墙上。

他的办公室布置很简单,窄窄的小床被很多资料占据,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协议。

“刘教授很少待在办公室里,他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农田里。”同事们记得,刘玉祥常说,搞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推广,坐在办公室和电脑前是干不成的。

农家出身的刘玉祥深知农业的难、农民的苦。所以,从致力于农林教学科研的那一天起,他就将目标锁定为通过提升林果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果农脱贫致富。

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郭建波同刘玉祥教授的相遇是“误打误撞”。

2013年,园区刚刚成立。“说是园区,其实就是一座荒山。”为了让园区早点有收益,郭建波打算种核桃。“种核桃省钱省工见效快,当时40万株核桃苗都育好了。”

郭建波记得,那时,自己通过县政府联系上刘玉祥时,就是打算请教一下核桃该怎么种。

让郭建波没想到的是,还不等自己上门求教,这位教授就主动找上了门。

“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还是得种水果。”毫不见外,刘教授一来就提出建议,并表示:“不懂技术不要怕,有我呢。”

根据刘玉祥的建议,园区种下一批果树。此后,在修剪枝、熬制石硫合剂、测浓度、花期管理、疏果、病虫害防治每一个节点,他都会准时赶来。

2020年,玉泉山的果树迎来盛果期,当年,我省举办首届梨王争霸赛,玉泉山的4个参赛样品有3个获得金奖。如今,这万亩基地成了北方的一流果园。

得知园区还想发展旅游康养业,刘玉祥又给园区做了规划设计,从取样测土、梯田建造,到品种引进、果苗培育、果树栽植的技术培训,全方位、全链条给出方案。

受益后的园区几次提出要给刘玉祥一些咨询费,刘玉祥每次都十分坚决地拒绝。“我帮你们种了果子,你们为我提供了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咱这叫互惠互利!如果要感谢我,等你们收益好了,我来品尝你们的水果吧!”他说。

事实上,在助农过程中,刘玉祥不但不赚钱,还自己贴钱。林果项目资金匮乏,他自己拿工资进行研究;没有基地,他自己掏钱承包23亩土地建园;为了推广套袋技术,他自费购买果袋指导果农使用;他还常年自费为农民发放果树科普资料,无偿给贫困农户提供苗木,义务做农业技术专题讲座……

“农民的山林果园,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在服务农民的过程中,刘玉祥和团队有大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他牵头推广的“葡萄快速丰产早熟技术”“日光温室桃丰产技术”实现当年建园,第二年丰产丰收;在“核果类果树根癌病防治新技术研究”中,刘玉祥提出的科学试验经鉴定验收,被审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仅此一项就为农民挽回损失3000多万元;他主持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晚熟抗寒桃‘秋红蜜’系列新品种中试与示范”,帮助农民新增经济效益1亿多元。

“他这真是拼了命地干工作啊!”

刘玉祥离去两个多月了,二姐刘桂华依旧不敢打开朋友圈。亲友们在朋友圈里写下一条又一条留言悼念他,她不忍看。

“弟弟太累了,腊月二十八那天他到我家看我,我强行留他吃碗面条,等我煮好一碗面条,他却靠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刘桂华说,这些年,弟弟留给她最大的印象是“忙”,过年过节也很少在家,兄弟姐妹平时很少能看到他。

“他这真是拼了命地干工作啊!”刘桂华不会忘记,2018年12月4日,刘玉祥因肺部肿块住院治疗,定下12月10日做肺癌切除手术,可就在手术前三天却不见了人影。家人找了一圈才知道,那天他带着团队到丰润区左家坞镇北夏庄做科技扶贫技术推广指导去了。

手术后一个月,他就坚持参加了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的2018年年终考核。

“当时,他的脚还肿着,穿着拖鞋,上下火车都得走一段歇一阵。”回忆当时的情景,同事王彩君眼眶红了。

2019年8月,刘玉祥又查出甲状腺癌。切除手术后20多天,他又一次走出病房,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大森店村调研玉露香梨僵芽情况,指导了梨干腐病防治技术。

“没办法,谁叫咱热爱这行呢,热爱,就要争分夺秒;热爱,就要永恒。”身体的严重透支不仅没有阻挡刘玉祥的奔波脚步,每当有人劝他歇口气,他总是这样回答。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熊岚多次和刘玉祥一起下乡助农。在他印象中,平时身体羸弱的刘玉祥,到了果林里就像换了一个人,永远精神焕发。

2020年9月5日,他们曾一起来到滦州市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熊岚记得,那天,刘玉祥的身体很虚弱,走几十步山路就要大口喘气,甚至呕吐。

“可一见到那些果子,刘教授就像打了强心针。”熊岚回忆道,那天,刘玉祥在山上站了几个小时,传授农民大枝开角技术,指导大棚温度控制、通风、病虫害防治,现场给出“不套袋+增施有机肥技术”等解决梨甜度偏低问题的方案。“他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直到解决所有问题。”

这个春天,滦州市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梨花如雪。园区负责人武铁友说,2月13日刘玉祥离开的那天,鸡冠山大雪纷飞,漫山遍野的果树银装素裹,像是在为刘教授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