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王宏伟:2018,“河北暖冬”跑赢寒流

王宏伟(中)对西柏坡电厂废热入市工程鹿泉区李村1号泵站工程建设进行督导。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阅读提示】

2018年冬天,河北“暖冬”提前到来——11月8日,全省供热企业提前点火试运行,比往年提前一周进入供暖季。

从这一年开始,河北根据天气变化,连续四年在全省范围内提前供暖、连续三年延长供暖。

四年来,“暖冬”成为受到河北群众广泛点赞的民心工程,也倾注着像王宏伟一样数万名供热人的心血和汗水。

作为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总工程师,王宏伟如何见证着“看天供暖”在河北走向常态化?“提前供暖”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

“出其不意”的提前供暖通知

“11月8日,全省供热企业提前点火试运行。”

2018年11月7日,农历立冬。当天上午9时许,这样一则信息传到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很快,这个消息便以正式文件形式下达。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供热中心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然后就听见大家各种打电话,召集各区供热主管部门、主要热源企业马上赶来会商。”谈起四年多前那个“意外”的上午,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总工程师王宏伟的语速不自觉地快了起来。

“虽说消息来得急,其实我们也清楚是为什么。”王宏伟起身从办公室的柜子里拿出一个文件夹,取出三张报纸——

这是三张2018年的《河北日报》,日期分别是11月5日、11月6日、11月7日。在每份报纸上,都有一条用红笔圈出的“豆腐块”消息——《今起三天全省大部地区气温下降3℃至6℃》《今明我省最低气温下降4℃至6℃》《今明我省南部部分地区有雨》。

三天里,省气象台持续发出降温预警。

“2018年的11月7日恰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在气象学上,立冬过后,北方冷空气具有较强的势力,常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王宏伟解释,正是针对降温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为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2018年11月8日,河北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要求供热企业提前点火试运行。

但突如其来的“提前供暖”,却给供热系统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般情况下,按照11月15日的法定供热时间,供热企业在11月初进行户内测试,在11月10日左右完成注水,13日左右升温,15日开始供热。

事实上,根据此前和气象专家的三轮气象会商结果,石家庄市已经对供暖系统的运行安排进行了调整:11月1日所有供暖设施完成注水和冷态试运行,7日一次网升温,8日二次网升温,10日零时带热试运行,15日开始正常供热。

但令王宏伟没想到的是,省里的安排比他们的计划还要提前两天。

“热源厂从上料、点火到烘炉,至少需要18个小时。特别是远郊的西柏坡废热入市工程,热源要从45公里外引入城区,为保证地下供热管网的安全,避免热胀冷缩造成管网及补偿器故障,长输供热管网热水升温每小时不超过3摄氏度,管网循环水从10几摄氏度升到能向用户供热的65℃左右,需要20多个小时……”

王宏伟介绍,当时石家庄市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包括燃气供热系统和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提前供热的最大难点来自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更难的是,只有发电才能产生热,多送热就要多发电,而上网发电量、电厂的几号炉点火等,涉及电网调度,都需要提前申请走程序。”

王宏伟坦言,“乍一听要提前,肯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我们也明白,这是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实事好事,再难也要无条件执行。”

就这样,在接到提前供暖消息后,石家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立即召集各区供热主管部门、主要热源企业进行动员,并组织供热专家、各企业对供热系统如何点火、如何升温进行了研判、会商,重点对西柏坡废热入市工程热源、热网、供热企业的联动机制进行了明确。

“为了赶时间,我们商定两条腿走路,一边点火烘炉,一边临时用热电厂发电机组里现有的好的高品质蒸汽供热。”王宏伟说。

随着时间进入倒计时,冰冷的供热网络逐渐开始升温——

7日中午,热电联产企业开始对管网升温;

7日晚上,升温后的水从电厂通过长距离输配线流向各供热企业;

8日下午,燃气锅炉供热企业点火运行……

巨大的供热管网如同一棵枝干繁茂的大树,“暖流”一点点从主干向枝叶末端延伸。

与此同时,冷空气一路南侵,加速向华北平原推移。

2018年11月8日晚,全市98%区域实现带热试运行。

2018年11月9日,降温如约而至,很多人自发地在微信朋友圈晒暖图,引来网络上一波波对“温暖河北”的点赞。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河北根据天气变化,连续四年在全省范围内提前供暖。

“看天供暖”在河北开始成为常态。

“不是在供暖,就是在保障供暖的路上”

2018年11月8日,“暖流”终于按要求提前进入千家万户。

照一般人的想法,暖供上了,王宏伟他们应该可以喘口气了。事实上,这位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应急抢修负责人,却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紧张、繁忙的时刻。

王宏伟介绍,供热初期由于设备刚开始投用,热胀冷缩,跑冒滴漏事故较为集中,尤其是供暖初期10天左右,是管网跑冒滴漏事故和设备故障最多的时间,供热设施故障、居民家中的采暖问题90%以上集中在这一时间段。

“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是几个单元几户的事。”因此,供暖初期,供热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各企业的运维保障人员基本上都吃住在单位或小区热力站,全力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保障每家每户都能尽快达标采暖。

不仅是供热初期,事实上,为保证供热质量,供热人会对供热设施在不供暖的时间密集开展检修改造等工作。

“在旁人眼里,供热公司都是‘干半年,歇半年’,或者是‘忙一冬,歇三季’。其实每年采暖季结束后,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王宏伟解释,管网设计年限一般是25年至30年,但实际使用中,15年时便开始出故障。为此,每年在供暖季结束后,供热行业都要用长达多半年的时间对管网进行“冬病夏治”,对问题管网进行检修、改造,以确保来年采暖季的正常运行。

“石家庄这几年持续大力度推进老旧管网改造,更是时间紧任务重!”王宏伟说。

四年里,石家庄市已集中对跑冒滴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供热稳定和质量的老旧供热管网进行了集中改造,共完成供热老旧管网改造1517.43公里。

提前供暖,让本不宽裕的时间变得更加紧张。

“现在我们的供暖基本都是提前半个月,延后半个月,供暖时间加起来5个月,留给‘冬病夏治’的时间只有7个月。”

据介绍,供热主管网主要由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进行整体规划,涉及的改造维护,一般提前两年就制定相关计划,时间相对宽裕。但老旧管网改造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各供热企业,由他们具体负责改造资金筹集、项目实施工作。而这些管网以央企管理为主,管网的问题大部分暴露在采暖季。采暖季结束后,各企业再根据管网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汇总、打包,先上报给央企总部立项,再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和主材供应商。

“这一串流程走下来,可能到6月份还开不了工。”

2020—2021采暖季,是王宏伟印象中工期最紧张的采暖季。

这个供暖季首次将供暖时间提前至11月1日,比正常供暖日期整整提前了半个月。当年的老旧管网改造任务达180多公里。10月下旬,改造工程还在紧张进行。为了保障能够在11月1日按时供暖,最后只能先实施管网联通,先调试验收通水,管沟回填、路面修复等只能等到供热后再实施。

“当时不管怎么说是按时供暖了,但总感觉不是那么完美,也鞭策我们要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王宏伟介绍,在今后管网改造工程,会通过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方案,提前谋划,实施过程中流水作业、倒排工期等方式,每年在9月底完成管网主体建设,实现水通,为供暖提前留出越来越足的时间富余量。

现在的石家庄已经进入盛夏,但在各热源厂、热力站和很多小区,供热公司的工人们已经在冒着炎炎烈日对老旧管网“冬病夏治”。

王宏伟介绍,2022年,石家庄市将进一步加大老旧供热管网的改造力度——计划完成45公里供热老旧管网改造;配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7个小区36万平方米供热设施的更新或消缺改造;同时,对滚动产生的老旧管网即有即改、应改尽改,确保供热管网大故障少出,小问题不出,保障供热安全。

“现在有9个项目已经完成了,今年的施工进度比往年理想。”

供暖质量逐年上升

“你好,这里是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您之前的供热投诉有没有解决?”

2018年11月20日,王宏伟对照着供热投诉记录,拨通了第一个投诉回访电话。

当时,像他这样的“接线员”,还有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的十多位各科室负责人。

“2018年是我省提前供暖的第一年,也是我们的供热服务和供热质量有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比较高的一年。”

王宏伟介绍,当时的供暖投诉电话是直接打到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的,2018年供暖初期,电话曾一度“被打爆”,“每天多的时候一两千个,少的时候也有四五百个”。但当中心将这些投诉信息反馈给居委会、供暖企业后,他们核实汇总上报的数据却显示,“这些用户家中的供热温度95%以上都在18度以上”。

明明已经达标,群众为何还是不满意?为了迅速搞清楚这其中的缘由,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全员上阵,决定让各科室业务主管打回访电话,以便了解和研判群众对供暖的真实诉求。

一连串回访电话打下来,王宏伟他们发现了一个此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很多投诉来自老旧小区,这些小区普遍老人和孩子特别多,由于老旧小区供热管道老,热耗损严重,外加房屋保温差,供暖后的18度达标室温,对老人和孩子来说还是不够暖和。

了解到这些现实情况后,在实际供热中,尤其是在老旧小区密集的区域,供热中心要求各供热企业在计算采暖负荷和运行负荷的时候,加大热能供给,室温按不低于20度计算,从而保证老旧建筑的室内温度也能达到20度左右。

“河北连续四年提前供暖,没有增加百姓取暖费用。但供暖质量不仅没有因为成本的增加而下降,反而是逐年上升的。”王宏伟满是自豪。

王宏伟解释说,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供热指挥调度的“大脑”——智慧化和科学精准管理机制的一步步完善。

2018年,石家庄重点打造了智慧热网系统,在试点小区增设了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系统,与热力站自控系统后台数据交换、联动控制,可实现二次网及热用户的“平衡调节、精准供热”,既保证了远端用户供热效果,又有效避免近端用户室温过高、热源浪费现象,降低生产成本。

不仅如此,石家庄市还率先建成全国首家城市级供热智慧信息平台,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对全市热源、热力站、典型用户室内温度进行监测、分析,对系统预警和用户的投诉举报,及时妥善处置。

2021年,以关注居民家中室温为核心,多主体协同管理、供热问题及时处置、供热设施“冬病夏治”、强化对企业考核奖优罚劣等管理机制为基础的石家庄冬季供热管理运行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一路走来,是一连串“温暖”的数据变化:

2019-2020采暖季,投诉电话变得“安静”很多,供热初期投诉电话同比下降60%;

2021-2022采暖季,全市5万套宅温采集器采集到的平均供热温度达22.6℃,供热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解决供热难题,得益于网络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把群众冷暖真正放在心上的‘真情驱动’。”回想这四年的提前供暖,王宏伟说,每年都有每年的困难,甚至很多都是从来没有遇到的、不可控的新情况,但办法最终还是比困难多。

煤炭等能源涨价,是2021-2022年采暖季面临的新的巨大挑战。

“石家庄市城区热价是在2008年制定的,当时煤价是572元/吨。”王宏伟介绍,但刚过去的采暖季,标煤的价格最高时超过了2500元/吨,大部分时间在每吨1200元左右。“燃煤成本翻了一倍多。”

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供热质量,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对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采取了多项措施。

为避免个别供热企业在供热质量上打折扣,2022年石家庄市供热事务中心对主城区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实行集中运行调度,各热源厂每天要向下游供多少热不再由供热企业和热源厂说了算,而是由供热中心和各企业共同成立的调度小组通过科学计算确定。同时,要求各热源单位每日报送燃料及辅料的进场、消耗、库存情况,热源厂库存一旦低于15天,就发布预警提示,并积极帮助热源厂跑办煤、气等采购、供应等。

“从边行动边不断解决困难,到在解决困难中建立常态化机制,四年来连续提前供暖的实践说明,千难万难,心中有老百姓的冷暖就不难,就能完成好让广大群众真心点赞的民心工程。”王宏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