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衡水市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民生实事全部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

河北日报记者 焦 磊

今年5月,衡水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带着第三方机构员工走进高新区罗家庄村罗金胜的家,从床前到门口台阶,一直到厕所,屋里屋外进行测量后,为他的宅院量身设计了适老化改造方案。

“特困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是由衡水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20项民生实事之一。工程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住宅状况等情形,进行分类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民政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腿有残疾的罗金胜心里很激动,“政府始终惦记着咱,办实事解难题,叫人心里暖暖的。”

紧锣密鼓的改造,让罗金胜的家变了样。屋内,坑洼的地面变平整,还贴上了瓷砖,进行了防滑处理;屋外,缓坡替换了台阶,两边装了扶手。“现在再也不为出门发愁,又能到街上和邻居们聊天了。”罗金胜高兴地说。

说起来,“开展适老化项目改造”原来是齐建柳当选为衡水市人大代表后提交的第一份建议。她没想到,这份建议入选了2022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代表中呼声也很高,最终在票决中高票入选。

“目前,特困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已经完成996户,将提前完成今年1000户的改造目标任务。”衡水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季铁庄说。

“民生实事项目的产生,由过去的政府‘部门提’转变为群众‘大家提’,然后让百姓和人大代表来决定哪件该干,哪件不该干;哪件先干,哪件后干。”齐建柳说。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衡水市在市级层面首次探索民生实事由人大代表票决。“进行这样的改革,就是要集中财力、凝神聚力办好一批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带动力强的民生实事,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衡水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田振东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和筛选由全民参与、实施项目由代表票决确定、实施过程由代表跟踪监督、完成结果由代表民主评议。

之前,群众提出买菜不方便,政府就将新建便民市场列入民生实事,13个便民市场的建成解决了社区居民“买菜难”问题;群众提出,街道公园公厕少,政府将新建公厕列入民生实事项目,108座新(改)建公厕,让老百姓“方便”变得更方便;群众提出,市区休闲场所少,政府将建设“口袋公园”列入民生实事,城市建设用地“边角料”成为市民生活的“幸福地”。

今年1月,衡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对2021年20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集中“审阅”。“群众所需所盼,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田振东说,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让实事围绕民生干,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票决出民生实事只是程序上完成项目确定,是否真正落地见效,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民生实事代表票决项目监督实施方案》,形成了“常委会领导牵头、专委工委分包、代表小组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代表监督小组作用,加强与政府及相关责任单位联系,每月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通过现场视察、监督调研、听取专题报告、专题询问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建言献策、协调推进和监督落实。

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门诊统筹项目已经完成,截至目前,全市30多万人次享受职工门诊统筹待遇,大大减轻了职工医疗费用负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了,228个老旧小区将旧貌换新颜;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1所小学竣工,5所主体完工,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基层办学条件……衡水市今年票决产生的20件民生实事正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现在,衡水市已经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截至目前,该市市县乡人大代表票决产生了2715件民生实事项目,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