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一片丹心思圣贤 □王家琛

河北大学图书馆正前方,湖水环绕下,矗立着一座孔子铜像。铜像高约3米,只见宽袍大袖的孔子,手持书卷,仿佛在向往来行人娓娓讲述自己的思想。高大的花岗岩基座衬托着他挺拔的身姿,不禁让人生出一种敬畏之感。这便是初到河大时,对孔子铜像的第一印象。

孔子铜像位于校园风景最为雅致之处。周围树木高可参天,湖上的木质小桥,又为其增添了几分风雅。如今在河大已近三年,见过了一年四季的孔子。

春日,新抽芽的嫩柳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槐花、玉兰花等东君的使者也不时传来阵阵清香,向人们宣告着春天的到来。轻柔的阳光缓缓倾洒在铜像之上,在一片盎然生机中,孔子仿佛侃侃而谈,以其深邃的思想辉映着世间万物。夏天则烈日炎炎,明亮的日光泼洒在铜像上,使其闪耀出青铜特有的光芒。晚上,总算升起一丝清凉,湖边散步的人渐渐多起来,湖里的青蛙深一声浅一声地叫着,树上的鸣蝉也与之唱和,不禁让人想起辛弃疾的词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季天气转凉,树叶与枝干辞别,为青石小路染上了一层斑驳的色彩。秋风仿佛吹起衣袂,让原本深沉肃穆的铜像,染上了三分仙风道骨,更显飘逸洒脱。冬日来临,纷飞的大雪模糊了天地界线,为铜像披上了一件洁白的外衣。恍惚间,仿佛望见两千余年前那个辗转奔波的贤者,独立于茫茫大雪中,显出几分孤独和落寞。

每次经过孔子铜像前,都不禁敛容正色,整理衣衫。这在别人眼中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却是我在匆忙行进中,向这位千古圣贤致以最高敬意。当年,孔子颠沛辗转于各国之间,希冀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社会的失序状态。然而身处乱世,其学说并没有施展的空间,甚至一度处于“遭厄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的窘境。但他始终秉持“君子固穷”的精神,即便身处忧患,也时刻恪守士人礼节,以君子之德来约束自己、教化弟子。虽然他也曾有过“乘桴浮于海”的隐逸想法,但心中的责任意识与天下情怀,却不容他有半点退缩。

孟子曾言:“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孔子正是这样一个人,一位力图匡扶天下、救民济世的圣贤之士。从“学而”到“尧曰”,其倡导的道德法则在我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喧嚣浮躁的世界,各种思想观念激烈交锋,有时难免会生出迷茫与困惑。但每当走到孔子铜像旁,“君子坦荡荡”的教诲如黄钟大吕般萦绕于耳。抬眼望去,与他目光接触的刹那,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奔走四方而不改其志的孔夫子,看到了那个身处窘境却坚守君子之德的孔圣人,看到了那个为拯救生民而奔走呐喊、行道于天下的孔圣人。

再次经过孔子铜像时,已是夕阳西下。温和的晚风荡漾起涟漪,落日的余晖笼罩着他伟岸的身躯。凝望着他那平静祥和的面容,心中不由激荡起无尽感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不仅没有淹没孔子深邃的思想,反而让其历经大浪淘沙而愈加耀眼,其精神与文脉也在历代贤人雅士的传承下延续至今。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赓续薪火、砥砺奋进,让中华传统文化精粹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