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快评

文艺工作者不妨学学“刘三姐”的价值坐标

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火遍海内外,片中出演“刘三姐”的黄婉秋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60多年来,为了传承“刘三姐”文化,黄婉秋创办刘三姐艺术团,重新编排打造大型民族歌舞剧《歌仙刘三姐》,竭力培养“刘三姐”接班人……今年79岁的黄婉秋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60多年来始终传承发展“刘三姐”文化,并创作出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坐标——铸魂弘德,笃艺修为,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回望来路,每个时代都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他们始终坚持以高尚的艺术操守扬正气,以良好的社会形象留清名,堪称文艺工作者的表率。视艺术为生命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将“戏比天大”作为执着一生的信念,始终坚持唱戏先做人、无德艺不立;歌唱家关牧村,30年来坚持深入基层慰问演出,草原上、油井旁、南沙群岛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歌声;为美执着探索的著名艺术家吴冠中一生不尚奢华、生活俭朴,却把精心挑选的几百幅画作及多次作品拍卖所得,全部无偿捐赠……这些崇德尚艺的老一辈艺术家,诠释了德艺双馨的丰富内涵。他们的艺术历程和社会影响充分说明,德艺双馨是文艺家努力用人格品德、艺术实践铺就的人生轨迹,是立身处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

艺有术,道有德。从黄婉秋等一批德艺双馨的老文艺家的价值坐标,我们能看到,一名优秀演员的定位成长,无论在艺术造诣上,还是艺德修养上都需要到人民中去长期磨练和沉淀。而近年来,在“流量至上”的思维影响下,一批有颜值无演技、有人气无作品的“偶像”往往“一夜爆红”。影视圈内频频爆出有些演员的不敬业行为,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数字小姐”“数字先生”、打戏靠替身、近景用抠图等。这些既无作品傍身,也无演技加持的演员靠“流量”吸金,挤压了优秀演员的生存发展空间。更有演员不下苦功夫练艺修德,反倒恣意放纵,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言行举止挑战公序良俗,甚至超越法律底线锒铛入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须知,演员是公众人物,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只有保持对行业的敬畏、对观众的真诚,沉下心来打磨技艺,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努力创作优秀的“硬作品”,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回望我国影视发展史,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以精湛的表演征服观众,以优秀的作品讴歌祖国,身体力行地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更应接过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大旗,潜心埋首、笃艺修为,用作品标记时代发展的新高度,起到引导社会价值、引领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