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永葆初心不改的为民情怀

□李鉴修

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同志始终秉持为民情怀,坚持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情感,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心为民忧,胸怀理想济苍生。习近平同志生长在革命家庭,沐浴着红色家风,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情感,对报效国家有着坚定的信念。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选择时,他目标明确、思想坚定,放弃中央机关工作,主动要求下到基层。在他看来:在北京,在中央机关,在领导身边,高度有了、视野宽了、信息多了,可离社会、人民群众以及火热的社会实践却有点远了,不接地气了。只有到基层去,到群众身边去,才能真正为他们做一些实事。他对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人生实在太短了,一个人真正干事业的时间更短。在这么宝贵的时间里,来不得一刻荒芜,来不得一点嬉皮笑脸。他带着入“苦海”的准备,思考着如何改变“成千上万像梁家河这样的村庄”、如何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他认为,“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那就是我在生活中的位置”。从这种心系群众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自觉中,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权为民用,雷厉风行转作风。端正党风,是民心所向。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党风和干部作风问题,要求作风建设一定要防微杜渐,“把人民给我们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强调“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他主持制定了“六项规定”,为领导干部定下了规矩,形成了制度。他率先垂范,大力整治“文山会海”,狠刹吃喝等不正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效率月”活动,强调“速度就是效率,协调就是效率,简化就是效率,责任明确就是效率,最小失误就是效率,办一件事成一件事就是效率”。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严肃党内生活,开展“党员联系户”和“创先争优”活动,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情为民系,求真务实解民忧。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和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子,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农民负担过重、粮食不够吃问题,他顶住压力减征购,使正定摘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动员群众高标准改造连茅圈,治理城乡环境脏、乱、差,细心关注农村小学危旧校舍改造,精心协调解决群众卖奶难卖菜难等问题,都深刻反映出习近平同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亲民、爱民情怀。

利为民谋,革故鼎新促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定经济如何起飞?习近平同志指出,“需要找到一条新路”,“真刀真枪干一场”。他解放思想,创造性提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总结出“二十字经”,因地制宜开发河滩地,从长计议建起荣国府,捷足先登实行“大包干”,“引进来”、“走出去”,使正定发展打了翻身仗。他倡导“改革戏必须大家唱”,主持编制“人才九条”,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实施“一包三改”,“松绑放权”,为技术能手和致富能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责为民担,善作善成重长远。“守旧未必风平浪静,改革必然海阔天空。”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改革实践中,创造性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实事、求实效、重长远,用实际行动做到“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他对利民之事,尽心竭力去办,对违法乱纪等不正之风毫不留情,“不为坏人坏事开绿灯”。他的办公室门是为群众敞开着的,群众反映什么问题,他总是特别耐心,认真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从来不会“打发”了之。习近平同志对正定知之深、爱之切,与正定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正定也成为他始终关注的“第二故乡”。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