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鸟中“大熊猫”, 为啥这儿安家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曹阳葵

扫码看视频

在白洋淀烟波浩渺的水面上,近日出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头潜鸭幼鸟,它们跟随着“父母”自由自在地游弋嬉戏。鸟儿们褐色的羽毛、白色的肚皮,与白洋淀的荷红苇绿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省林草局近日组织开展白洋淀鸟类监测,记录到多组青头潜鸭雌鸟携雏鸟活动的影像。专家确认,这是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繁殖,证明白洋淀湿地已经成为这种全球极危物种的繁殖地之一,在区域内形成了稳定的种群。

据了解,青头潜鸭对迁徙和栖息环境极其挑剔,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水质如何、气候怎样,水草是否丰茂、食源是否丰富,都是它肯不肯经停、能不能驻留的重要因素。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狩猎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近10年来,青头潜鸭野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全球数量从一万多只下降到近千只。

在全世界寻找自己的“家”,是候鸟的特征。青头潜鸭南迁北飞,从“过客”“稀客”变成“常客”“主人”,从“候鸟”变成“留鸟”,当我们沿着时间轴来溯源,就会找到青头潜鸭与白洋淀这份深厚情缘的由来。自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淀区整体水质目前已达到Ⅲ类,自1988年恢复蓄水后首次实现全域还清,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随着生态环境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选择在此“落户”。据最新观测数据,白洋淀野生鸟类已经恢复到237种,比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1种。

谁是环境最灵敏的“生态试纸”?谁是地方生态系统的“环评师”?这些称号非野生鸟类莫属。看啊!水面上,“荷塘苇海、鸟类天堂”;水面下,鱼翔浅底、悠然自得——如今的白洋淀,像一位温柔包容的母亲,呵护眷顾着这里日益多样的每一个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