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牛晓耕 雷 娜 牛建高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形成科技创新策源优势、提升区域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标杆、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完善运行机制与服务体系等方面聚力攻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布局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需求,抓住国家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的契机,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河北,进一步加强现有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统筹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谋划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需求,锚定我省亟待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梳理整合我省重点实验室、高新区和高校的创新方向与优势,谋划推动与驻京津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汇聚京津高端创新资源,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赋能河北产业转型升级。

科学部署全链条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我省12个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大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谋划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支持企业打造研发平台,助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标杆,推动形成科技创新策源优势

打造集聚全球高端资源的平台标杆。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推动在京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向河北疏解,积极争取、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关键技术领域的省级实验室,建设一批开放型重大科研设施,组建一批未来产业研究院。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平台体系,支持雄安新区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推动形成科技创新策源优势。

打造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平台标杆。围绕我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聚焦科技创新定位和产业技术创新比较优势,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深化与京津科技创新平台合作,着力在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领域筹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汇聚京津高端创新资源,形成河北创新增长极。

打造加速主导产业发展的平台标杆。按产业领域梳理我省现有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找准科技创新链条短板弱项,加强存量平台资源整合,加快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典范,发挥创新平台分类评估和支持体系作用,引导各类平台聚焦主业和前沿技术,推进河北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提高重点领域原始创新能力

以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平台技术研发功能。强化自然科学基金的原创导向,优化学科布局,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配置,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优势,支持有能力的平台面向技术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核心竞争力和重点领域产业链掌控力。

以贯通供需渠道强化平台技术转移功能。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智能、高性能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常态化征集和发布科技企业合作需求,梳理编制企业技术难题和创新需求清单,鼓励科技创新平台“揭榜挂帅”。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参加科技成果对接会,为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铺路搭桥。

以立体式孵化体系增强平台企业孵化功能。引导条件成熟的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人才、技术、资金、载体等要素,建立科研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创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立体式孵化体系,孵化更多科技型企业,催生更多新兴产业,推动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以数字化技术应用放大平台资源共享功能。整合现有科技创新平台资源,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口,化解科技创新资源“孤岛”问题。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或数字化手段,构建起多层次、跨领域、网络化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加速形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平台创新能力辐射效应增强的双赢局面。

完善运行机制与服务体系,营造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良好生态

健全管理机制。根据平台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分类管理,推动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与平台特点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及工作规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序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平台规范化发展。

强化考核激励机制。构建以创新绩效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情况开展定期评估,细化考核激励措施,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实现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良性循环。

深化开放交流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平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加快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开创科技合作新格局。健全不同层级和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开放协作共享的科技创新体系。

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赋予科技创新平台更多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打通制约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堵点,多渠道引进高端智力资源,培育适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发科技平台创新创造活力。

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打造多功能、全链条、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构建信息渠道畅通、服务功能完备、交易活动有序的技术转化平台、成果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服务保障。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