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传递爱与温暖 凝聚慈善力量

河北公益慈善事业稳步发展

2021年河北公益节成功举办。

石家庄市开展“鲜花送雷锋 小社在行动”雷锋日主题活动。

2022年河北省“福彩献真情 爱心助学子”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

省民政厅组织观看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

党中央、国务院对慈善事业始终高度重视,赋予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中重要责任和使命。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主题为“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望,会发现,近年来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公益慈善力量稳步发展,慈善组织网络逐步健全,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品牌项目不断增多,救助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显著增强,在脱贫攻坚、扶弱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基层社会治理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参评中华慈善奖

河北慈善奖正式启动

2022年3月10日,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启动。这是我国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前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评选中河北共获奖18个。

2021年9月5日,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揭晓,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梦想口袋”助学项目、廊坊市三强实业集团董事长王尚新、旭日集团总经理杨勋等5个单位和个人获表彰。

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河北省民政厅积极组织,多渠道宣传、发动,经过专家评审和厅党组研究审定,目前已向中华慈善奖评委会推荐14个单位和个人参评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在积极参评“中华慈善奖”的同时,2021年4月27日,省委、省政府批准增设“河北慈善奖”为省级工作部门表彰项目,由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以褒扬和表彰我省公益慈善活动中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单位、个人和项目。

今年5月,省民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首届“河北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河北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正式启动首届“河北慈善奖”评选表彰。重点表彰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我省公益慈善活动特别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事迹突出、影响良好、感召力强的企业、团体、个人和项目。

据介绍,“河北慈善奖”设“慈善楷模”“慈善项目”“慈善团体”“捐赠企业”“捐赠个人”5类奖项。

其中,“慈善楷模”奖项,重点表彰在我省公益慈善领域事迹突出、社会影响良好,具有感召力、公信力、示范性的个人和志愿服务爱心团队。该奖项评选标准不以捐赠款物数量为主要依据,而以慈善行为和事迹持续性、社会影响、受表彰情况等因素为主。

“慈善团体”奖项,重点表彰在我省公益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公开透明,有典型示范作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等。

“慈善项目”奖项,重点表彰在我省公益慈善领域特别是在完善“五社联动”机制、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时间银行”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推广性的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社工服务项目及志愿服务项目。

“捐赠企业”奖项,重点表彰向我省捐赠数额较大、贡献突出的省内外企业,主要依据企业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捐赠款物数额,参考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年限和效果,以及依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员工参与慈善等情况。

“捐赠个人”奖项,重点表彰向我省捐赠数额较大、贡献突出的省内外个人,主要依据个人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捐赠款物数额,参考个人参与慈善事业年限、社会效果、社会评价、慈善方式创新等情况。

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组建由省直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学术机构、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河北慈善奖”评委会。评委会将坚决贯彻全面从严要求,切实做到依规评选、严格把关,在有关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评委会办公室审查、评委会综合评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省民政厅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议、社会公示等程序后,确定表彰名单并发文公布,适时举办表彰活动,颁发证书、奖牌或奖杯。

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

慈善力量作用显现

今年6月,河北首单省级慈善信托——“五社联动 情暖河北”慈善信托在省民政厅完成备案,这也是全国首家“五社联动”类慈善信托。

据了解,该慈善信托由河北圣悦进出口有限公司和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作为委托方,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受托方,财产总规模为500万元。

信托设立的目的旨在统筹聚合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依托社区开展扶老助困、恤病助残、基层治理、亲情陪伴、心理疏导、邻里守望、特殊群体关爱等公益活动。

这是河北对慈善力量进一步加强培育和监管的结果之一。近年来,省民政厅印发《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慈善法》实施情况“回头看”专项行动。

进一步规范慈善事项审核和年报年检工作流程,认真开展慈善组织年报年检审核,对存在违规情况的提出整改建议并依规处置。

会同财政厅、税务局对98家符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进行审核并下发公告。

指导慈善组织规范进行公开募捐项目备案,助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五社联动等工作。

一系列举措之下,河北慈善组织整体发展良好。目前,全省共有慈善组织625家,居全国第8位,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社会救助基金会组织体系,兜底保障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与此同时,慈善力量在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中作用凸显。2021年以来,全省2257家社会组织参与1393个乡村振兴项目,涉及资金1.85亿元,受益人口181万人。全省慈善组织累计接收捐赠款物23亿元,及时发放到抗疫一线。广大基层社工、志愿服务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开展人员排查、信息登记、物资发放等工作,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得力助手。

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下一步,河北还将推进慈善立法进程,做好协调沟通、草案完善和征求意见等工作。结合慈善组织年报审查发现问题,对省属慈善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依法规范慈善主体行为,保障慈善财产合法使用。

慈善品牌项目广受好评

河北公益节影响力增强

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创办的河北公益节,以展现慈善发展成果、推进慈善力量成长为主旨,已成功举办9届。

2021年12月12日,由河北省民政厅指导,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主办的因爱汇聚·2021河北公益节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形式举办。

在线上,设置了云观展、云推介、云论坛、云挑战四大板块,国务院参事、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汤敏,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视频讲演,民政部慈善社工司臧宝瑞副司长视频讲话,167万人次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关注。

在线下主会场,省慈善总会等9家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签署了对接乡村振兴项目框架协议。本届公益节促成17个项目成功签约,意向对接金额达3784.61万元。

做大做强河北公益节,目的在于鼓励更多企业和慈善组织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引导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不断提高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今年的河北公益节已在准备之中。

河北公益节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河北的慈善品牌项目也在广受好评。尤其是近年来河北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全力打造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品牌慈善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化救助和专业化服务。

其中,省福彩中心实施的“福彩助学”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了21年,共投入公益金2.6亿多元,帮助近6.8万名困难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想;“福彩暖冬”项目也累计投入2900万元,救助了2.8万名困难群众。两项活动均已成为享誉河北乃至全国的公益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此外,省慈善联合基金会“梦想口袋”项目惠及全省1万多名乡村儿童,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省慈善总会“爱心行动”也已免费救治290多名先心病儿童,新联合基金会捐赠500多万元实施的“困境女童关爱计划”共帮扶1.5万名贫困女童……

“五社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时间银行”探索持续深化

近年来,省民政厅深化“五社联动”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服务供给侧创新。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印发《关于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党建引领、服务平台、公共服务、项目运作、人才建设和供需对接等方面创新机制,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发展,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和作用。

目前,各地积极推进“五社联动”创新实践,石家庄市精心打造有资源支撑、有覆盖规模、有服务特色的“小社九助”品牌项目,通过助老、助小、助困、助残、助善等一系列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五社联动”在基层落地,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特别是在近期石家庄疫情中,“小社九助”聚合基层社会力量,积极协助社区开展人员排查、信息登记、物资发放等工作,成为基层疫情防控的好帮手。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在社区布建“公益大篷车”作为“五社联动”站点,打造社区公益生态圈,围绕常态化社区消杀、慈善时间银行、社工专业咨询、社区闲置物资捐赠、爱心认购优质农产品等,盘活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带领更多社区居民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2年多来,引领25家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链接社会慈善资源24家,覆盖241个社区、19个学校,服务基层群众达30余万人。

与此同时,省民政厅还持续加大创新实践力度,指导各地抓好“时间银行”试点,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其中,牵头修订的《河北省志愿服务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9月29日公布实施。为加强冬奥志愿服务指引,还指导张家口扎实开展“双工携手 助力冬奥”活动,全力打造“六个一”工程,推动冬奥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实施。

指导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对接,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实名注册、精细管理等工作,目前,全省已有注册志愿者达1203万人,记录服务时间1.3亿小时。围绕认真做好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张家口市、石家庄市裕华区、邯郸市邯山区作为省级试点先行开展工作,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提炼工作模式,将为全省推开打下基础。

加强与省文明办协同协作,将志愿服务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工站等同步推进,年底全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超过70%,以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围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探索持续深化。去年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期间,到高新区滨河社区实地调研,对这里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模式给予肯定。

今年3月,省民政厅会同省文明办、团省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意见》,明确了“时间银行”模式的主要内容、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求各地结合区域特点和工作实际,因地制宜设计方案,强化服务载体建设运营,完善落地细则和激励机制。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9个设区市的382个社区开展了“时间银行”实践。其中,石家庄市依托“志愿石家庄”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时间银行”试点,累计注册志愿者12万人,服务时长超300万小时;沧州市出台《志愿者星级评定和奖励办法》,提出鼓励和发展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唐山市滦南县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参与志愿者3000人,服务老年人1500名,服务时长20万小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