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养老金融热度上升 养老钱能交给谁打理?

河北日报记者 王 巍

老龄社会逼近,“银发经济”热点频出……近年来,退休规划、养老金融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的热衷话题。

记者调研发现,在养老金融赛道上,目前已有养老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专属养老保险等产品。金融机构已相继推出个人养老金专属板块。那么,各类养老金融产品该如何选择?分别适合哪些人群?有何购买门槛和收益?你的养老钱打算交给谁打理呢?

养老金融迎来机遇期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个人养老金可以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认为,金融机构养老金管理已经经历了以社保和基本养老委托投资的1.0时代、以年金基金投资的2.0时代,资管行业真正进入养老金管理3.0时代,核心在于向个人提供以规划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目前,个人养老金投资机构能力各有侧重,对于个人而言,总能够找到相应的机构来满足其一部分的需求,比如商业银行的主要优势在于服务和顾问环节,基金公司在于顾问和投资环节。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认为,2022年或将成为养老第三支柱爆发的元年。《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参加人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开立账户。“账户制有效解决了过去养老第三支柱发展中的需求侧通路堵塞的问题,通过中国金融体系最大主体商业银行的产品体系、渠道、服务、科技进入到千家万户,触达到了最广大的需求群体。”

各家银行提前发力,部署功能专区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兼具金融产品销售、产品发行角色,是可以为参与者同时提供账户设立、产品发行与销售、投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机构,应该会居于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的中枢地位。

记者调查发现,虽个人养老金账户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公布,但已有多家银行在其官方App上布局个人养老金专属模块,并提供上线通知服务。

招商银行目前正在推出个人养老金功能预约活动。活动期间,符合要求的客户可访问招行养老金专区,并预约开启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在招行App中目前该模块仅有通知订阅功能和相关投教信息,还不能办理具体业务。中信银行也在养老业务方面持续发力,日前中信银行在其App中推出“幸福+养老账本”模块,为客户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退休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养老相关功能。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已有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参与了人社部组织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对接测试,也积极研究部署和启动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制度建设、系统建设等相关工作,为贯彻执行个人养老金配套制度做好了准备。”

此外,投教工作也成了银行“备战”的重点。业内人士指出,社会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识有待加深。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加强养老金融教育宣传,普及个人养老金政策要点和业务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综合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协助消费者理性规划养老资金,探索养老金融场景的应用和建设。

个人养老金投资该怎么选?

中国人保资产总裁曾北川介绍,目前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产品主要包含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产品、顺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专属的商业养老保险等形式,其中,前两项产品占第三支柱比例高达99%,两类产品的封闭期都小于5年,而且追求较高的收益,体现出较强的投资属性。

曾北川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产品的供给和养老客群的消费理念都还处在培育的过程,选择基金公司、银行理财、保险公司这三类机构进行养老投资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分别为“保收型”“保本型”“保险型”,在这方面从个人客户的诉求和这三类机构本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未来在产品的创新上应该更加多元化。

养老目标基金方面,分散投资为主要特点,今年来发行持续降温。

据了解,自2018年8月首批产品发行以来,养老目标基金快速发展。养老目标基金采用FOF形式运作,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等,锁定期一般为1—5年。投资人最短投资期限不低于1年、3年或5年的养老FOF,基金投资于权益资产的比例原则上分别不超过30%、60%、80%。

中金证券研报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养老FOF规模较去年年底下降120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19日,全市场共有204支养老FOF,管理规模为1080亿元,较一季度进一步下降。有公募人士表示,今年因为市场的波动,不仅仅是FOF,公募基金普遍规模下降。并且养老目标基金封闭期多数为3、5年,投资者在股市下跌时入市投资的意愿更低。

尽管热度下降,但有专家指出,中短期来看,银行渠道养老产品占优。但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完善,公募基金收益率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知更为成熟和理性,更为依赖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将逐步占据优势,并对银行理财与保险形成一定替代。

专属养老保险,则主要针对灵活就业群体,60周岁后可领取。2021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鼓励试点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6家险企成为首批参与试点公司。

与一般的商业保险产品相比,专属养老保险的缴费形式较为灵活,可以选择一次性缴纳、定期或不定期追加保费,方便投保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养老金的领取期为客户60周岁之后,领取期不少于10年。目前6家公司的产品对稳健型账户的最低保证利率在2%-3%之间,进取型账户的最低保证利率在0-1%之间,高档演示利率上限为6%。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目前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较高的收益是非保证的。

另一个类别,养老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于2021年9月15日正式开启,截至目前,已有11家理财子公司获得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资格,共有10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养老理财试点满一年之际,有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款养老理财产品已售罄,并且由于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已达到募集资金规模上限,因此短期内暂未有发行新产品的计划。购买门槛方面,只有身份证签发机关为上述10个城市的18岁以上市民才能购买,1元起投,个人在所有渠道购买的所有养老理财产品合计不能超过300万元。

对比日益下行的存款利率,养老理财产品收益颇具吸引力。不过一位国有大行银行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养老理财产品均不保本,并且产品封闭期基本都在5年期以上,如客户本人遇到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可以带着证明到银行网点办理提前支取,但提前支取需要手续费,并且支取时当时的净值如处于低位,会造成损失。因此,购买养老理财产品的客户最好做好长期持有打算。

业内专家再三强调,长期以来,我们的居民资产配置上还是以住房和存款为主,存款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于把存款以外的金融产品都当成投资,所以在购买养老产品时,更多还是关注投资收益,现在养老产品也有这种趋势,很多人就觉得谁投资收益率高谁就好,而恰恰忽略了养老阶段重在一个“保”字。但其实无论选取何种方式打理养老金,金融消费者一定要重视风险,切勿只看收益,请保护好自己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