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灶王传奇》暨李浩文学创作研讨会举行

为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10月29日,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省作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灶王传奇》暨李浩文学创作研讨会在石家庄、北京等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李敬泽、韩敬群、郜元宝、王春林、何向阳、刘建东、郭宝亮、李建周、郝建国等三十余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灶王传奇》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历时10年创作的长篇新作。故事被安排在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背景中,以一家小豆腐坊里的末流神仙“豆腐灶王”为主人公,描写了他目睹、经历的种种人间烟火。

与会嘉宾将《灶王传奇》放置在李浩整体写作历程、“70后”作家群体创作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写作的总体格局中进行了衡估与评价,认为该作品是李浩创作史上的一次转身,既对先锋写作进行了拓展,同时又承续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为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人物塑造上,为当代文学史提供了新的人物形象。小说以灶王为中心,建构起以玉帝、龙王、城隍、灶王为主的中国神仙谱系。同时,作为“一家之主”,灶王又串联起人间的事事纠葛,打通了天上、地下、人间三界以及历史与现实。多位嘉宾认为,灶王作为与民间联系最紧密的神,在当代文学中从未被充分书写。在《灶王传奇》中,作者将其塑造为可以在三界穿梭游走的角色,使得灶王具有全知视角。他无所不知,但只能旁观,无限又有限的设定,让灶王成为一个有着明辨是非善恶,身怀悲悯之心,面对仙界里的现实深具反思意识,但又无力挣脱规则桎梏的小神。在灶王身上,现实的荒诞引发的道德坚守与命运行进间的错位加重了小说的批判性与悲剧性。作者的“先锋之心”让灶王“重生”,这个被历史定型、被中国传统文化定性的“神仙”,成了当下文学现场中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形象。

在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方面,嘉宾认为,作为“70后”先锋派代表作家,李浩的语言以繁复著称,而在《灶王传奇》中作者推翻了之前的语言结构,回到中国白话叙事传统内部寻找语言资源,用传统语言方式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小说中的语言不再是翻译腔,而是从中国传统土地、从燕赵大地上生长出来的语言,想象力丰富,具有中国白话传统神韵。作者在运用传统语言时,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经历了长期先锋文学的洗礼,既有章回小说、话本的语言风格,同时也闪现着最现代的先锋语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技法运用上,体现了作者永不止歇的先锋探索姿态。小说采用了多种技法,除了对传统文类——传奇、志怪、神话、魔幻的创造性运用外,现代派技巧中常用的各种技法——“元小说”技法、隐喻法、复调与反讽等,均被李浩一一征用并加以适当改造,血肉交融地有机统一在《灶王传奇》里。

此外,嘉宾们认为,《灶王传奇》对传统记言记事手法的应用,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循环时间的传承,使其汇入到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性表达之中,而且由于小说对人内心世界多种向度的勘察,拓展了中国神话的美学表现空间和视域,在世界文学范畴也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和极强的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