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申书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美好图景,我们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优势,大力弘扬李保国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更多智力和科技支撑。

突出一个“新”字,为建设农业强省培养造就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无论是延长产业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还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关键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着眼实际需求,培育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强化价值塑造,推进以知农爱农情怀培养为主线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感染力。打造体验式、浸润式思政大课堂,着力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积极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李保国志愿服务队”等第二课堂系列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增强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感责任感。

强化需求导向,推进以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层面,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以思维训练、研究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在专业教育层面,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专创融合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将新思维、新技术、新工艺等纳入其中;在创客教育层面,开设微专业,从实际问题、产业案例出发组织项目式教学。

强化实践导向,推进以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的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和创造活力。通过构建基础创新训练平台、自主创新训练平台、双创综合训练平台,支持学生通过实验课程选修、科研兴趣小组、预约设计性实验等形式,开展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利用创客空间和创新工作室,引入创业导师和项目辅导教练,为师生提供产品开发、加工制作等服务。

强化协同育人,推进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产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探索校政企合作育人新路径。与企业合作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一站式管理与孵化平台,实施科研训练、双创竞赛“双轮驱动”,全面支撑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多团队协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提升。通过校地创建耕读乡创学院、众创空间联盟和农村农业创新创业联盟,支持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

突出一个“强”字,为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省毗邻京津,又是产粮大省,在种业振兴、粮食安全、蔬菜果品、畜牧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方面,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要发挥所长,产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实施重大团队创建计划。聚焦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重点领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以提升集成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加强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打造一流科技服务团队。

实施重大平台研发计划。凝聚整合创新资源,校地联合建设河北省食品实验室,充分发挥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和60多个省部级平台的集群优势,聚焦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

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计划。通过主持承担生物育种、粮食安全、设施园艺、耕地质量、食品加工、畜牧兽医、智能装备等领域国家、省部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卡脖子”难题。

实施学科交叉推进计划。在智慧农业、生态环境、食品营养与健康等交叉学科领域,深化政校企合作,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重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突出一个“实”字,为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新样板

做实全产业链赋能。强化全产业链创新,主攻良种选育、绿色投入品、智能装备,夯实产业链前端;主攻良好农业规范实施,加强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构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做优产业链中端;主攻农产品采后保鲜、冷链物流、梯次加工、营销服务、品牌打造,做强产业链末端。打造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团队,主动对接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创立绿色、精品、高端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样板。

做实产业政策研究。协同省内外优势农科教力量,建设特色新型智库,打造集科教支撑、决策咨询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服务平台,深入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乡村治理等现实问题。

做实产业技术培训。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增强培训针对性,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吸引力,突出县域特色,注重培训效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

做实党建引领。发挥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作用,鼓励吸引青年教师与学生加入“李保国志愿服务队”等志愿团体,广泛参与“农业创新驿站”建设。探索开展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共建模式,让广大教师、学生在共建中得到淬炼,进一步增强强农兴农的责任感使命感。

(作者系河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