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田学斌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准确把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主要举措和实现途径,积极推动实体经济做强做优。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选准融合创新升级路径、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河北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所在,是新时代构筑国家和地区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我们要准确把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主要举措和实现途径,积极推动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实现河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

充分认识实体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别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骼支撑,持续推进实体经济的规模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是基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短板尚存,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从全球分工向区域内集聚转变、布局从高度集中向多元化转变的新形势,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持续用力发展实体经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深入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增强产业链韧性的同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夯实我国经济行稳致远、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根基。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打造制造强国新优势的现实需要。实体经济作为各类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对于巩固经济发展根基、稳定经济大盘具有“压舱石”作用。实体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发展,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才会源源不断地向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汇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才能融合提升、互动增值。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只有具备更强大的实体经济、拥有更强大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中拥有更大话语权、控制力,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体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打造中国制造强国新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底气所在。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供给侧看,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广大人民提供品质更高、选择更多的安全健康、质优价适的商品和服务。从需求侧看,实体经济覆盖主要产业行业,对于提高就业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实体经济发展连着就业民生、连着居民增收,关系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我们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造更多新产品新服务新领域,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新空间,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建设

作为工业大省、制造大省、经济大省,河北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潜力巨大。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选准融合创新升级路径、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河北篇章。

强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河北是制造业大省,具有健全的工业体系、深厚的产业基础、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要坚定战略自信,以做优做强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和食品等优势产业为基础,坚持集群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全产业创新力、附加值、控制力。坚持企业主体、重点突破、要素保障,扶持招引骨干领军企业,积极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坚持区域发力、以点带面、聚面成群,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推动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大力实施风电光电、抽水蓄能、核电、火电、海上风电建设工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紧紧围绕便捷畅通、安全智能的现代化交通强省目标,加快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数字经济引领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升级。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是新时期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全面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化,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统筹重大项目、要素匹配与政策赋能,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挥行业领军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优质资源,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新发展。推动信息化惠民服务,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抚幼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在数字河北建设中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狠抓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动力支撑。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人才要素关键支撑。提高国企创新投入水平,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受益面,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坚持需求引导、政策激励,打造一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协同共建的中试熟化平台,组织实施一大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以科技创新塑造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健全协同创新与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市场和人才绿卡制度,使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催生更多成果。完善人才教育培养发展体系,围绕基础学科、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激励,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回应各类市场主体的关切和诉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实体经济好、经济发展强,更好地繁荣地方经济。强化结果导向,对标先进地区,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中提升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自主发展能力,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影响力提升展示国企改革实效。强化服务导向,继续优化企业设立和项目审批流程,积极推行重点项目全链条领办代办帮办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推进新时期招商引资。强化问题导向,在支持民营企业实现公平准入、公开竞争、享受税费融资优惠、涉企收费清理、扶持政策普惠等方面通堵点、接断点、造亮点,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增强民营企业对实体经济长期投资的信心。落实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上市挂牌补助和股权投资基金奖励,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