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研讨会在邢台清河召开

打捞大运河文化记忆

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大运河沿岸文化遗产丰富,民间文艺项目众多,积淀了开放包容、重德尚义的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河北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其中的大运河民间故事不仅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人民群众情感世界的真实表达和集体记忆。”3月23日,在《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研讨会上,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对大运河河北段沿线民间文化积淀如此评价。

当天,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河北省文联主办,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河北省民协、邢台市文联、清河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研讨会在邢台清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从学术价值、编纂理念、民族精神传承等多个角度,对《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一书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2014年6月,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既是对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的认同,又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燕赵文化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挥河北省特色民间文化资源优势,2021年底,河北省民协启动了《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的编纂工作。2022年9月,该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40篇,收录传说(包括人物、风物、寺庙、风俗、土特产)和故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武林故事)共计55万字,并收录部分地域特色鲜明、较有代表性的运河号子。该书生动展现了大运河的文化记忆,为研究大运河河北段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等提供了资料,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是对官方记录的民间补充。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长的人工河,至今对沿线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运河沿线也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民间故事,其中蕴含着百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积淀的情感体验、道德观念、精神风尚等。侯仰军认为,《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一书以民间传说、故事为载体,讲述丰富的民风民俗,梳理大运河历史文脉,对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重大意义。那些千百年来散落在民间的人文记忆、发生在大运河河北段沿岸的故事,经过《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的记录和传播,必将定格成燕赵大地的历史文化记忆,成为研究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资料。

民间故事的内容广博、语言丰富,是人民群众口头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面对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资源,该如何甄别优选?河北省民协主席、《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主编杨荣国回顾该书编撰过程说:“我们着重突出大运河特色以及民间故事的口语化特征,吸收当代民间文学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按照科学性、广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等原则进行编纂,使用方言忠实记录民间故事,尽可能保持民间故事的原汁原味,更好地反映故事的原貌和地域特色。”

清河县委书记张剑表示,大运河文化是清河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水路码头,清河油坊码头既见证了清河发展历程,也赋予了清河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清河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利契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交流,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清河运河文化,为传承弘扬好大运河文化注入活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