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文化引领风尚 产业兴村富民

衡水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赋能乡村振兴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凤来)“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日前,在武强县周窝镇周窝村街道一角,几名萨克斯演奏者神情专注,《小城故事》的旋律婉转悠扬,令人沉醉。从原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到如今的全国最美村镇、国家4A级景区……近年来,周窝村坚持以文化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用音符奏响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我们依托金音乐器集团,包装改造具有创意特色的民宿、咖啡屋、乐器体验馆等院落近百套。”周窝村党支部书记周志学介绍,他们新建了周窝音乐体验中心扶持音乐人创作、大学生创业、演奏家研学交流,打造了小提琴体验工坊、DIY吉他制作等多个创客孵化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低成本进入周窝音乐小镇创新创业。在音乐小镇带动下,本村及周边村乐器生产及加工配套企业近百家、文化创意小微企业百余家,加上乡村旅游从业者,共带动3000余人实现就业。其中周窝村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提高至2万元。

周窝村发展文旅产业做法是衡水市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何让文化在加快乡村振兴中起到铸魂作用,该市按照“文化引领、产业带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不断激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乡村等建设注入文化内涵。目前该市已形成衡水湖生态休闲游、武强乡村音乐年画游、深州赏花游、枣强故城景县阜城儒乡文化和运河文化游、饶阳安平红色游等休闲文化片区,建设了周窝音乐小镇、广川儒圣风情小镇、闾里古镇、航空飞行小镇等二十个特色小镇。

衡水市还指导各县市区对乡村文化资源就地取材,对接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等需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们以“打造示范性文化精品”为目标定位,根据乡村自身特点和优势,依托乡村厚重的历史积淀、人文资源,使之与产业、农业、工业、科技、旅游等新业态相融合,大力支持内画、乐器、剪纸、毛笔等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培育嘉华乐器、金音集团、青竹画材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周窝音乐小镇、董子学村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业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通过新业态“硬设施”和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结合体,衡水市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各异、面向各类群体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空间,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冀州区南漳淮村,一座新建成的漳河主题文化公园成为该村的“网红”,公园以展示漳河历史文化和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主题,集文化怀旧、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园内还设有展示漳河历史的文化墙、古木船,展示农耕文化的石碾、粮仓、水井、石槽等,还建有文艺活动室、民俗旧物展室等。公园建成后,吸引了不少附近乡村游客前来打卡。

如今在衡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公共文化场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全市共有乡镇文化站11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76座,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内画、年画、乐器、剪纸、雕刻等30多项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各种文化经营法人单位1416家。近日公布的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五个100”名单中,衡水有8家单位入围特色村镇、示范单位、实践基地、典型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