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

强龙头聚要素 激活发展澎湃动能

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新河经开区”)持续优化开发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开辟创新“快车道”,跑出发展“加速度”,加快培育全国规模最大眼镜盒生产基地、京津冀最大新型电池及新能源产业基地、河北最大桩工机械产业基地。

坚持目标导向,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新河经开区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紧紧围绕“新型电池和循环经济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力突破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项目,实现延链强链补链。

新河经开区全面落实《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代办服务工作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对项目手续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点对点”服务。严格落实领导包联项目制度,深入项目工地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水电对接、融资贷款等实际问题,特别是全力协助企业跑办项目建设手续,推动企业尽快实现早投资和快达效。

该区全力落实好虚拟审批等创新改革制度,积极推进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审批模式,让企业提前达到设计条件,提前进行施工规划设计,提前预审,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

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抓好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强化服务意识,紧盯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用等环节,提供全流程、全环节、全链条服务保障。了解企业需求,千方百计破解难题、扫清障碍,全方位做好企业员工餐饮、住房等各项服务,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突出高点定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新河经开区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打造让经营主体省心、顺心、放心、安心、定心的营商环境。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九通一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8288万元建设完成了西区雨污分流和东区路网工程,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6.8亿元建设18栋标准化生产厂房和集企业服务、众创空间等功能于一体的开发区科创中心,开发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牢固树立“个个都是招商能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攸关开发区形象”的理念,强化流程再造,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刷新审批“加速度”。大力推进企业培大扶强工程,实施领导干部包联、班子成员驻点、网格一对一服务等服务企业制度,推行企业问题“及时收集、分类建档、定期研究、集中化解、评议反馈”全链条服务工作机制。

成立综合执法协调联络办公室,规范执法行为,抓好经营主体日常监管,实现“一次检查、全身体检”。实行网格化创新管理模式,推行“企业‘码’上说,干部马上办”、24小时不间断服务等举措,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借力高校院所资源,建设科创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今年以来,开发区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新增发明专利10件,申报单项冠军企业2家。截至目前,新河经开区今年共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24.45亿元;开工入统项目4个,总投资8.7亿元。

打造主导产业,强化龙头带动作用

新河经开区立足产业基础,依托优势企业,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沿链聚合、抱团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培育新型电池和循环经济。抢抓建设新型能源强省机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图谱,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举办京津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对接活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人才支撑项目列入2023年省人才强冀工程。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装饰盒产业被列入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被列入市级特色产业集群。

瞄准京津冀区域电池生产、废旧电池回收及处置利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立足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超威+松赫”循环经济超百亿元产业园区。依托超威电源、松赫环保科技等核心企业,带动培育了华曙新能源、邯昊新能源等头部企业以及上下游关联企业20余家,形成了以动力电池为主,光伏、风电、地热等为支撑的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由400余家企业组成的年产量达7亿只的眼镜盒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向上下游延伸。其中,龙头企业河北鑫视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通过引进高技术人才和高端生产设备,顺利转型升级为生产隐形眼镜的高新技术企业。40多家汽车配件企业的生产工艺,也正在从传统制造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