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要闻

为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积极建言献策

——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降低企业杠杆率

省政协常委 徐明勋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标志着企业去杠杆提速。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整体杠杆率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非政府部门杠杆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降低非政府部门杠杆率成为当前工作重点。企业杠杆率过高既有经营模式问题,也有融资结构单一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去杠杆,建议如下:

首先,应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以实现去杠杆。通过完善规范企业发债、IPO,拓宽信托、基金、券商、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机制,推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建设,让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有与之相匹配的各类金融机构和服务体系,实现企业融资脱媒化,从而降低企业间接融资的比例,进而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

其次,“有加有去”调整各行业杠杆率。一是服务房地产行业去杠杆。通过信贷政策调节来支持刚需、遏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将去杠杆与去库存相结合。二是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有针对性地调杠杆,根据企业具体经营情况,“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地调节行业整体杠杆率。三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以及薄弱环节加杠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服务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通过优惠贷款、产业扶持、公益事业等多种方式精准扶贫,补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短板;发展投贷联动等新型业务,提供更加适合科创型企业需求的普惠金融服务。

第三,应加快银行创新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撮合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多渠道多种类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借助互联网加快产品创新,构建“金融+科技”新生态,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扎实去产能 着眼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省政协常委 杨 方

“6643”攻坚战已近尾声,但真正调结构、促发展才刚刚开始。目前需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后半年主要化解水平相对较高产能,伴随钢铁、煤炭市场价格回升,企业去产能积极性在减弱。去产能如何啃硬骨头?二是形成的大量债务并与之匹配的资产如何重生?去产能后下岗人员如何再就业?三是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动能衰减,新生动能发展不足,如何统筹兼顾?四是金融平台利用不足,调结构任重道远,如何迎难而上?对此,建议如下:

一、健全“产能使用权”交易制度,推进产能过剩企业优胜劣汰。我省制定《关于实施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的意见》,配套出台《河北省钢铁产能使用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希望强力推进,狠抓落实。

二、重点市县成立去产能工作领导机构,解决去产能企业后顾之忧。去产能是一个长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推进,持之以恒。去产能涉及多个部门,任务重的市县有必要成立权威高效的去产能临时领导机构。

三、建立转型发展基金,化解过剩产能,让旧动能焕发新活力。采取财政资金+银行业资金+民间资本方式组建转型发展基金。通过财政引导+发专项债方式补充发展基金。统筹名目繁多的引导基金,尝试用并购债券等金融创新工具,盘活产能过剩行业存量信贷,分散信用风险。

四、走高端招商路线,借力发展,催生新动能,发掘传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用优质资源吸引高端商家。对接智能机器人、智能仪表、焊接等新兴优势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接优质钢管、精品板材、高档金属制品和高强棒线,使之实现跨越提升。加大对钢铁等优质传统深加工类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拉长产品链条,融合产品配套,提升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与钢铁企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五、扎扎实实去产能,统筹兼顾。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扎扎实实”讲话精神,统筹好化解产能的时间、目标和任务节点。立足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特点,客观分析钢焦比,对焦炭企业精准去产能。

重视债委会作用 破解去产能后的主要矛盾

省政协常委 徐 英

随着我省去产能的深入推进,相关企业的债权债务问题如何破解成为主要矛盾。组建和发挥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委会作用,对做好去产能善后工作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一、分清类别,制定措施。债委会要将所对应去产能企业分为优质类、帮扶类和退出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面对去产能后产生的债务风险,要加大对困难企业帮扶力度,做到不抽贷、不压贷,有效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摆脱困境,扭转经营形势,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逐步回归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一企一策,确保实效。债委会要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针,根据不同企业生产经营、融资规模等相关情况,有序开展债务重组、资产保全等相关工作。特别是对在去产能过程中存在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应通过期限重组、用信品种转换、优惠利率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三、多措并举,防范风险。债委会要提高帮助企业防范债务风险的意识。债委会可通过各债权行共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工作,以化解金融风险。也可创新“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政府背景担保机构”等信用风险分担模式,健全地方政府去产能企业管理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化解过剩产能。

四、助力发展,提质增效。要积极遴选有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研发力和竞争力强,因为去产能而在资金等方面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通过构建债委会行动机制,采取多种帮扶办法,帮助其渡过难关、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五、发挥作用,提高效力。我省要适时出台进一步加强债权人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更好地提高债委会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主动性,增强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对去产能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建立政银企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有机运行方式,切实在破解去产能后的主要矛盾过程中发挥作用。

精准施策 分类调控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省政协常委 朱正举

针对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房价偏高、管控压力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切实把房价稳控在合理水平。贯彻中央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通过供需两端发力,切实把房价泡沫挤出去、稳下来,防止大起大落。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和两环地区,应完善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位一体”调控政策,努力把投资投机性需求压减下来。同时,抓紧补库存,增加住宅供地,加快棚改房建设,活跃二手房市场,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并做好市场监测和舆论引导,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

二是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借鉴上海市经验,抓紧制定我省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试点发展一批共有产权房,重点面向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合理确定房价和产权比例,5年以上方可上市交易,销售收入按照产权份额进行分成,消除牟利空间。

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倡先租后买、梯度消费;加强政策联动,尽快实现产权和租权同权,使租房户同等享受义务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持有型物业;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规范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保护租赁人合法权益。

四是支持实施商业商务用房转型利用。对符合条件的商业、办公用房,可由政府或其他投资者收购或长期租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外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改造为教育培训、养老等服务用房或其他公益类用房。鼓励房地产企业利用存量房发展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跨界地产;允许既有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商务设施在用地大类中跨类别转换。

五是加快解决办证难、入住难等历史遗留问题。扭住问题比较集中的“卡脖子”环节,在不突破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改革思维进行制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流程再造,分类提出应对策略,形成政策集成和工作合力,下大力削减问题存量,直至清零。同时,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事中监督转变,确保不出现新的违法项目。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放管服”改革

省政协常委 武义青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深化“放管服”改革则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性举措。建议:

一是做好权力配置架构的顶层设计。一些权力事项下放存在错位与缺位,权力配置缺乏系统性设计。建议各部门认真听取基层意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权力事项进行系统分析,挖掘影响其下放效果的内在机制,从配置方向和行权流程等角度进行再优化。

二是提升基层部门的承接能力。个别下放事项基层承接能力不足问题突出。建议有关部门为权力下放制定配套措施,做好区县相关单位人员培训,确保权力事项下放后能顺利实施。省级立法部门要着手梳理现有的地方法规体系,采用“立改释”等不同方法,为“放管服”改革提供法律保障,消除政府放权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三是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管理。目前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十分薄弱,对市场监管支撑作用有限。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一批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信用信息公开程度和范围。在公共信用强化、信用记录建设、深化信用产品中的应用、信用联合惩戒等方面研究制定一些可行的办法。

四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滞后,信息隔绝突出。建议省政府要积极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政务信息共享开放机制,完善数据标准、数据验证、安全共享等保障制度,建设政府服务大数据库,实现省、市、县三级同平台运行、并联式审批,形成以行政服务实体大厅和政务网络服务平台相融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五是强化督导检查并持续传导压力。调研发现,部分地区“放管服”改革工作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度与参与度低,甚至有参加座谈会的部门领导不知道本辖区是否成立行政审批局,说明有的地方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需要通过持续的外部压力传导,促其转变理念,加快改革步伐。建议由组织部、纪委等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放管服”改革督导组,将督导制度化、专门化。通过不断地督导检查,层层传导压力,转变有关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观念,提高其执行力。

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环首都旅游新高地

省政协委员 尤淑瑞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雄安新区的设立和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是环首都旅游产业发展新机遇。因此,要把旅游业发展与“三去一降一补”的“补”紧密结合,通过发展旅游,补河北扶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具体有六点建议:

一是重视旅游细化市场与特色旅游产品结合。要打造中高档旅游消费产品,推动旅游资源的统筹升级,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优质的产品吸引中高档消费人群。要注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打造能满足老中青幼的旅游产品体系。要注重缓解旅游淡旺季差异。

二是重视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总结推广北京周边大型养老院成功运营经验,规划旅居型休闲养老产业示范性项目,完善一体化养老、医疗、补贴政策,形成养、医、康产业态势。

三是搞好三个结合,以旅游推动乡村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开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结合,支持动员农民就地创业就业;推动旅游产品开发与深山区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推动旅游产品开发与撤乡并村及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四是加强规划引领,全面统筹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资源、景区景点整合串联,促进景区联合发展,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基础设施统筹,使交通、通信与旅游发展相适应。要考虑产品商品化与旅游购物的统筹,开设电子商务,扩大特色产品展销。

五是严格制度执行和监管,防范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防止旅游产业房地产化,在创建标准和项目审批制度中明确房地产项目的占比,并严格监管落实。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监督执法,督察各景区旅游接待标准的落实和实施。联合公安和工商部门共同设立、健全旅游警察队伍,对强买强卖等不良经营行为严抓、严打,建立良好的旅游秩序和环境。

六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提升至首位,建立“谁开发经营谁保护”的环境补偿制度,加强环境治理,控制各种污染源,淘汰、取缔、关闭污染企业,积极推广各种节能环保技术,坚决消除雾霾的不良影响;建立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机制,提倡自然、环保的轻开发手段,杜绝建设性破坏;特别加强对水源的监管和保护,坚决杜绝旅游接待导致的水体和土壤污染。

2017-07-27 ——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1 1 河北日报 c10137.html 1 为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积极建言献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