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要闻

武强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玉戈:

“我在周窝建了个音乐小镇”

董玉戈早已喜欢上周窝的生活和带给中国音乐产业新的可能性的周窝模式。 记者 张清华摄

我在河北挺好的

【人物简介】董玉戈,女,42岁,山东济南人。2011年成立武强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出别具风情的周窝音乐小镇,小镇现已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记者 张清华

周窝,冀东南平原上一个别具风格的村镇。在这里,几乎每一个村民都能演奏一种乐器。优美的音符、动听的旋律,音乐赋予了周窝独有的魅力。

说到周窝的发展,必须提及一个人,那就是武强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玉戈,她是周窝音乐小镇的创始人。来河北6年时间,她倾注全部心力做了一件事:“我在周窝建了个音乐小镇。”

周窝的基础得天独厚

夏日的周窝,暑气虽盛,但游客不减。

阳光透过槐树叶投射在街道的红砖上,洒落一地斑驳的影子。行走街道间,独具特色的音乐装饰、艺术涂鸦、个性张扬的艺术小馆,聆听着萨克斯、小提琴的曼妙音律,在周窝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情。

撩开麦穗咖啡屋的门帘,一位美丽的女子走了进来,她就是董玉戈,自带一种文艺范儿。

董玉戈对音乐的喜爱,除了天赋以外,离不开母亲的培养。母亲是一位舞蹈教师,从小培养她唱歌、弹钢琴,让她与音乐结缘,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4年,董玉戈只身一人从济南到北京发展,和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音乐人成立了北京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和位于武强县的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有了合作。正是因为金音乐器集团,董玉戈后来才来到了周窝。

“没有金音,就没有音乐小镇的产业基础。”董玉戈说。金音乐器集团自1989年创立以来,从一个生产乐器配件的乡镇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的西管乐器企业。在金音乐器集团做工的多是附近村民,耳濡目染之下,他们成了乐器制作和演奏的行家。

2009年,董玉戈受金音乐器集团总经理陈学孔之邀来周窝考察,希望她能在这里做一点事情。刚开始,董玉戈是犹豫的,“这里毕竟只是一个北方的普通村庄,怎样才能做出一点特色来呢?”

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董玉戈频繁往返于北京和周窝之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她发现,这里民居的规划十分整齐,还有30多年的乐器制作基础,各种民间乐队也风生水起。“虽然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自然风光,但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对于打造音乐小镇而言,周窝的基础得天独厚。”

“很多人对乐器都有一定了解,如果他们能够在本地通过音乐养活自己,就不用外出打工了。另外演奏音乐也能让村民陶冶情操。”就这样,董玉戈决定将周窝建成一个富有特色的音乐小镇,并于2011年成立了武强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

“在农村建音乐小镇,会有人来吗?”董玉戈的决定遭到了朋友的质疑。

董玉戈是一个理性的人,她的这一决定并非心血来潮。她相信自己的眼光,坚信自己能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

卖北京房圆周窝梦

泥泞的土路、坍塌的围墙……董玉戈从头规划,一点一滴做起。她住在金音乐器集团的办公楼,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有时候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村里的老百姓不知道董玉戈会把这里变成什么样,但他们知道村子将从此旧貌换新颜。门卫大爷晚上常会给董玉戈留两个菜窝窝,等她回来。“闺女又没吃饭吧,你们城里人喜欢吃这个。”

乡亲们的深情厚谊,董玉戈都记在心里,她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周窝。

依托得天独厚的乐器产业基础,董玉戈和北京798艺术中心的设计师朋友对周窝村的民居院落做了单体规划设计,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的原则,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音乐文化元素。一期投资8000多万元,对81套民居进行改造,临街的,改成咖啡馆、手工乐器工作室、文化艺术品商店;不临街的,改成别具风格的民居客栈。同时,对村里的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普及了卫生厕所、健康厨房,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周窝村一步步提升改造成为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周窝音乐小镇。

为了让更多的音乐人聚集到周窝,在这里创作出好的作品,2017年,董玉戈引进北大青鸟音乐集团,在周窝创建大学生音乐创业与创意基地,建设音乐人创作室,举办大学生音乐训练营、音乐节等活动。自2012年开始,每年5月的麦田音乐节和8月的吉他文化节成了周窝音乐小镇固定的活动。节庆期间,大批国内外知名演奏家、歌唱家莅临小镇,每年可为周窝带来游客20多万人次。

“刚开始做音乐小镇时,没有对困难做太多估计,只是遇到什么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梦想的力量让董玉戈坚持了下来。每当遇到资金问题的时候,她就到处“化缘”,还将自己在北京仅有的一套房屋卖掉,变现了几百万元,都投到了周窝。

“我这个人不记愁事儿,过去了就忘了,现在觉得做起音乐小镇不是一件难事儿,主要是武强县委、县政府给了我极大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董玉戈说。

“要想将周窝发展起来,人才是最重要的,必须从孩子抓起。”董玉戈想得长远,她为此创办了璐德国际艺术学校。学校的选址是在县城几乎废弃的职教中心,仅装修就花了1200多万元。

起初,学校招不上学生,因为很多村民不相信孩子能在艺术学校里学好文化课,认为学习艺术会影响学习。董玉戈就把自己从小学习钢琴的儿子从济南市重点中学转来璐德国际艺术学校就读,用自家娃的优异成绩证明:学习艺术课程不会影响文化课,反而能够相互促进。

从刚开始的二三十名学生到现在的六百多名学生,璐德国际艺术学校靠口碑赢得了信赖。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一种乐器,接受音乐的熏陶,白天学文化课,晚上学艺术特长。

学校还给孩子们创造演出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充满自信。优秀人才还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该校至今已有4名学生考取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其中就包括董玉戈的儿子。

四年前,董玉戈的母亲退休,从济南市来到了璐德国际艺术学校,协助她的艺术教学。“我真是动用了自己的所有力量,竭尽全家所能。”但想到父母退休也不得清闲,董玉戈常常心怀愧疚。

村民永远是主角

音乐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点,更是生活品质的体现。欢快的电子琴、悠扬的萨克斯、深沉的大提琴……人人爱音乐,家家有乐声,悦耳的音乐和爽朗的笑声成为周窝最动人的旋律。

一纵一横两条主街将周窝分成和、谐、富、国4个街区。行走在周窝,东西结合、土洋混搭碰撞出的惊喜不时闪现。

走进金音萨克斯公社,58岁的村民郭玉管正在为游客演奏《南泥湾》。乐曲悠扬,令人陶醉,赢得了游客的热烈掌声。

郭玉管在金音乐器集团工作了20年,负责给乐器做抛光。去年,她开始到金音萨克斯公社上班。家里除了3亩地的收入,她每月在这里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郭玉管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新的乐曲,向游客介绍乐器、演奏。“只要吹起萨克斯,就特别享受这种感觉。”

郭玉管已经学会了几十首曲子,并成为周窝村西洋乐队的一员。“音乐让人变得更年轻,也成了村民的收入来源。”郭玉管说。

和郭玉管一样,很多村民都成了武强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原来去北京打工的人多,现在除了在金音乐器集团打工,其他大多服务于餐饮、家庭旅馆,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培训。”董玉戈说,村民永远是音乐小镇的主角。

据统计,周窝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7万元,带动音乐人才输出、音乐创作、乐器销售、餐饮酒店等相关行业产值1亿多元。

走在小镇的路上,每一个人都会和董玉戈打招呼,这里的人都认识她,还会经常给她送饺子、红薯。对董玉戈来说,这就是一种认可,她感到特别幸福,心里暖暖的。“我已经融入了周窝,这里就是我的家。”

音乐小镇的人气正在节节攀升。近年来,董玉戈通过培训等方式,一直在培养当地的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音乐素养,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音乐小镇。目前,周窝音乐小镇正在建设军歌博物馆音乐体验中心、原创音乐人工作室,吸引更多的音乐人在这里创作出好的作品。

梦想的音符串联成美妙的节奏,董玉戈开创出的周窝音乐小镇模式,连同小镇欢歌一起,正加速走出河北,传向世界。

2017-08-16 武强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玉戈: 1 1 河北日报 c14470.html 1 “我在周窝建了个音乐小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