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2版:要闻

生态富民闯新路

——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探访(下)

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工作人员对安装完毕的机柜进行检查登记。(资料图片) 记者 张昊摄

□记者 李建成 贡宪云

刘嘉雄 王晓东

今年37岁的王志青,过去一直在石家庄做园林绿化生意。2015年3月,他毅然返回了老家——省扶贫攻坚重点村张北县战海乡阿不太沟村,开发旅游项目。

“这里紧临草原天路,发展旅游前景好得不得了。”日前,站在阿不太沟村口,王志青手指着眼前的茫茫林海说。

繁茂的森林、优质的水源、洁净的空气,不仅涵养了水源、美化了生态,也催生出更多的绿色产业。地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张家口、承德两市,向生态要效益,靠生态脱贫致富,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利从绿来 绿中得利

蓝天白云、山峦沟壑、梯田密林、绿草野花……7月的草原天路,生机勃勃,正是旅游最火的时候。

王志青建设的天鹿大本营,紧挨着草原天路。记者看到,青山绿林间,不断有车从天路驶向这里。高山滑草、真人CS、射箭、骑马等游戏项目前,不时传出游客的欢声笑语。“今天是星期四,人算少的,节假日最多时能达八千人。”王志青说。

“草原天路之所以能火遍全国,不在于路有多好,而在于沿途优美的景色。可以说,是绿色生态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红利。”王志青说,30年前,当他家把十多亩山地退耕还林时,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

“在这里打工,每天管三顿饭,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块,两个月就顶过去种地一年的收入。”正推着小推车收集垃圾的村民李玉库说。目前,天鹿大本营项目共雇佣当地村民400多人,去年营业收入8000万元,为村民带来打工收入1000多万元。

张家口市林业局造林科副科长许荡非介绍,2000年以来,张家口市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8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33.6%提高到39%,生态环境大大改善。“这些年,很多人都在说张家口旅游业发展快,生态优势功不可没。”

既要生态林,也要经济林。张承两市还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增绿增收”原则,积极推进板栗、苹果、山楂等经济林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7月26日,一场小雨过后,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岔沟村千亩果树舒展腰身,迎风吐绿。果农张春江正在自家果园里检查苹果套袋情况。“我这十亩果园已进入盛果期,去年收入6万多元。”张春江笑呵呵地说。

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富说,这两年他们注册了“硒富”牌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每到收获季节,北京、天津、内蒙古的客户都排队来拉苹果。”目前,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年产量75万公斤,苹果种植户户均年收入2万多元。

这几年,承德市通过建设苹果、板栗、山楂、山杏、沙棘、花卉中药材、园林苗木、时令果采摘8大富民基地,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林中休闲旅游、林业种养兼作“立体经营”,农民人均林果年收入达3040元。

借水生财 水中捞金

滔滔洋河水,全长200多公里,从山西发源,流经怀安、万全、宣化、下花园、涿鹿等地,最终汇入官厅水库。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农委副主任王佃洋是个“老水利”,曾花了8年时间治理洋河下花园段。“过去河里淤泥堆积、杂草灌木丛生,不仅不利于行洪安全,而且生态环境极差。”王佃洋说,2014年,他们在前期治理的基础上,又投资9000多万元实施了洋河水质保护和生态涵养工程,疏浚河道、修建大坝、恢复湿地,目前工程已完工。

沿着洋河岸边绿道,从东往西走,转过松树林,穿过小游园,潺潺流水、苍翠植被环抱下的下花园区,显得静谧柔美。

“因水而变的不止是生态,更带来了营商环境的改变。”下花园区区长胡荣告诉记者,在生态环境改观的同时,他们紧紧扭住招商引资这个关键点,推动发展环境转变。洋河治理后,很快引来了“蝶恋花”文旅小镇和荣盛冰雪小镇两个项目。前者由深圳地标公司等投资建设,将建“蝶恋花”小镇、休闲主题街区、梦幻酒吧街等;后者由河北荣盛集团建设,将建华北地区第一家冰球馆以及特色滑雪场、湿地体验游等项目。

“随着‘两个环境’越来越好,很多好项目不请自来。”下花园区区委书记王小军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区,该区依托洋河、戴家营河等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引进精品旅游项目5个。

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给承德带来的变化更加直观:因多年来的造林植绿,涵养水源,水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据承德市水务局数据,目前承德自生水37.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接近1000立方米。尤其是矿泉水和山泉水资源较为丰富。据勘查估算,全市天然涌泉日总流量达74000余立方米,年总流量达2700万立方米以上。开发、利用好水资源,成了承德这个曾经的矿业大市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绿色途径。

来到滦平县西沟乡榛秸沟,两侧山峦树木葱茏、绿草丛生,承德真溪饮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就建在这青山绿水间。“我们的矿泉水已打入北京市场,每吨能卖到5000多元,是铁精粉价格的10倍还多。”公司董事长杨玉锡原是滦平最大的“矿老板”,目前已走上“以水替矿”的转型路。

为引导泉水生产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承德市专门成立了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产业发展办公室,并建成全国首家高锶康养矿泉水院士工作站。去年以来,共实施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项目21个,总投资95.5亿元。目前,承德市饮用水生产企业达到25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带动直接和相关就业近万人。

协同发展 绿色崛起

汽车驶下承秦高速公路下板城出口,滦河大桥右侧几栋米黄色的高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几栋是我们已经建成的数据机房,即将投入使用。”在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现场,工程部总监冯彦成说。

在大桥左侧,几座高耸的塔吊正运转不停,施工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技术人员和作业工人在岗位上挥汗忙碌。这个由北京华唐集团投资建设的华明服务外包产业园预计年底投用,可解决近万人就业。“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三人就业,年人均可创税收1.5万元。”公司经理史培升的话很生动。

而在张北县云计算产业园,同样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紧施工。“张北发展云计算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说,张北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可为云计算节省45%的降温成本;全年好于二级天数346天,可大大延长服务器寿命;风电光伏年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可为其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2014年8月,京冀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北县与北京中关村开始共建云计算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布局了阿里巴巴、广东榕泰公司等几十家云计算相关企业。其中,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已建成运营,签约项目5个,在谈推进项目约20个。

“大数据产业在张承的快速崛起绝非偶然。”据业内专家介绍,大数据产业要求区位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气候冷凉、清洁能源富集、水源储量丰沛,而张承无疑是北京周边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地区。

大数据产业只是京津冀交流合作的其中一项成果。目前,张家口市有60个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共引进北京资金1047亿元,占全市引资的49.5%。截至2016年底,承德与183家央企和京津企业开展合作,对接合作项目734个,累计完成投资1048.2亿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中,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为张承两市的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构筑起强大支撑。去年,承德十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3%,超过传统“两黑”(黑色金属采选及黑色金属冶炼)产业10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已完成绿色转型。

2017-08-26 ——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探访(下) 1 1 河北日报 c17422.html 1 生态富民闯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