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校企合作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急需一批知识与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作为地方高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地方,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但地方本科院校大都存在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社会知名度不高、教学投入积累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校企合作,实现设备、技术、人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通信行业为例,人才需求单位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要求毕业生既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资金限制,对于通信专业硬件投入有限,不可能购买通信中实际所需全部设备,也不可能组出一张实际通信的大网,只能是对于理论的简单仿真或原理模拟,加之具备工程经验的教师不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使得通信企业与高校出现了“双难”矛盾——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与岗位需求适应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的素质拓展体系,就成为化解“双难”矛盾的选择。

校企合作,发挥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互相支持,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是实现校企“双赢”模式的有效途径。

校企紧密合作模式的研究

沧州师范学院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纷纷落户沧州,通信产业成为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为了适应该产业的需要,在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中增设移动通信专业,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为地方培养急需的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毕业生问卷调查,深入企业调研走访、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论证等方式,构建出一套校企紧密合作的模式——即成立高校—企业联合教育中心,以专业为依托,由高校企业双方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开展校企间紧密合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合作主要内容有: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根据实际岗位需要修订专业教学大纲;共建实验室,企业开放部分设备资源供学校教师解决科研项目,学生毕业设计使用;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实习资源,面向学生开放;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教师面向企业,直接参与技术开发、转化与改造,培养具有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等。

通过联合教育中心增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采纳企业提出的实践教学建议,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独立实践环节的时间,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手段,使得动手能力培养有了时间保证。

通过成立联合教育中心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增大专业课程的工程实践时间,使得通信专业从理论到实际的电子产品的焊接、加工,通信产品的生产、调试以及通信工程类设备的运营、维护等实际操作演练有了保障。

通过成立联合教育中心完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单一的基础类、专业类循序渐进到综合创新类、工程实践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成立联合教育中心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开展讲座、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选派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参观培训等措施,解决工程实践环节的师资力量短缺问题,带动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在生产实习、开放实验项目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甚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立“高校—企业联合教育中心”,实现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的核心是创新的机制和健全的体系。创新的机制是以中心为建立长效、稳定、全面的合作提供制度保证,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合作体系使学校和企业共同把握办学方向,根据市场需要和岗位需要,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内容全面,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培养、实践教学建设到学生实习就业的推荐等等。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必将会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黄晓寸、云电军、张阳、马文娟、郭玉秀)

本文为沧州师范学院承担的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校企‘紧密’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研究”(16456236)成果

2017-09-01 1 1 河北日报 c19222.html 1 校企合作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