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施恩·报答

□张 勇

恩,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美好的一种东西。施恩者高尚,受恩者幸福,报恩者满足。此中也有不尽如人意者,比如“大恩如大仇”就堆积着强烈的矛盾。

小恩小惠如家常便饭,你请我一顿,我请你一顿,施之者如沐春风,受之者吹面不寒,倒显得觥筹之间,一团和气。大恩则不然,施之者居高临下,受之者心有戚戚,均知恩重如山,报之不易,时间一长则成为双方的负担。谁不希望人敬一尺呢?最起码,也要双方平等。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暂时、甚至永久都无法“回馈涌泉”乃至“滴水回报”,又能怎么样呢?只有无颜相对,避之唯恐不及。有恩难报的压力,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转化为怨恨自然毫不足奇。

施恩者,不一定非得希望得到回报不可,当然,也不愿意因此结下“梁子”,多几个仇人。所以不论是什么心态在作怪,恩将仇报总是不具备响应者。在对待“恩”这个字上,确实有种境界非常高尚。

民国初年,湘南蝗虫肆虐,粮食歉收,殷天引一家在镇上最先断了粮,一家人不得不吃起草根树皮。这天晌午,一顶软轿停在殷家门口,从软轿里下来的是殷天引的一个好朋友王扬。王扬突然盯着殷家窗台上的一只香炉走了过去。那只香炉与众不同,正方形,上宽下窄,呈斗状,比一般香炉高大,显得凝重、大气。王扬端详良久说:“好一只明代的宣德炉。”

殷天引心里一惊,他没想到,自己家还有明代的东西。王扬继续说:“我喜欢收藏,把它卖给我吧。我给你两担大米。”第二天,殷天引去了一家古玩店,发觉明代的宣德炉至少值十担大米。后来,殷天引就慢慢和王扬断了来往。

多年以后,殷家终于发达起来,而此时,王扬却病故辞世。殷天引发现,王家养着几株兰花草,其中,种植花草居然用了一只宣德炉,那只宣德炉就是当年王扬花两担大米从自家买去的。王家长子道:“这只宣德炉不值几个钱,它只是一个仿制品。那年粮食歉收,家父的一个好朋友家断了粮食,家父想帮帮他,可又知道这人清高自爱,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故意把他家这只仿制的宣德炉‘考证’为明代古物,还送了两担大米给他。”

遇人急难,慷慨解囊,委曲维持,这是一种合乎道、契乎义的自然反应,不存一丝一毫获报的心、有求的心,值得称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唯其难,才愈显可贵。

记得别人的好,是做人的本分;忘记对人的好,是做人的智慧。施也好、受也好,生活总是为了更快乐,提醒自己,不做“最坏关系”的制造者。一个人只有懂得知恩、感恩与报恩,才真正懂得人生中什么是博爱,什么是崇高,才会舍得播下真诚的种子。

2017-09-01 1 1 河北日报 c19226.html 1 施恩·报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