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9版:地方新闻·承德

久久为功,为了绿色发展

——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之创业篇

□记者 陈宝云 通讯员 唐秋华

“抬头望山秃,低头见河干,山地脱皮下河川,冲走沿河万亩田,大风一起难睁眼,一把柴火跑遍山。”曾几何时,这是承德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全市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集体为榜样,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造林绿化热潮。20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60多个国有林场,80年代开始在全国较早实行拍卖“四荒”、大户承包,90年代在全国率先设立公益林,率先开展了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率先设立森林综合效益改革试验区……1999年,启动了“再造三个塞罕坝”项目;2006年,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承德人接力造林、护林、营林,植绿不止,久久为功,书写了历久弥新的承德生态建设的壮丽诗篇。

誓将荒山披绿衣

——塞罕坝精神引领打响造林持久战

初秋时节,置身在丰宁满族自治县滦河源头千松坝林场项目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松涛阵阵,山林秋色令人沉醉。

“这里以前可不是这模样,风沙肆虐,滦河断流、水井干枯……很多百姓要到十几里外拉水喝。”丰宁大滩镇孤石村村民薛有生说,良田、道路、房屋常常被沙丘掩埋,当地百姓过的是“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笸箩、煮一锅”的苦日子。

“人们忽略了大自然的规律,随意毁林开荒、毁草种粮,过度放牧,结果山林消失了、湿地萎缩了、草场退化了、土地沙化了。”千松坝林场大滩分场场长陶世杰说。

如何保护生态、阻挡风沙、涵养水源?怎样扭转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这些成了承德人必须作答的时代答卷。

60多年前,承德就提出了“个体造林谁地谁造,谁造谁有”的号召,各地分别采取以工代赈、粮食补助、公私合作等形式开展造林,并在重点林区建立起60多个国有林场。当时的林场,多数建在交通闭塞的偏远山沟和沙地边缘,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冬天风沙卷着雪粒遮天蔽日,打到脸上像刀割一般。一个窝棚住进20多人,没有门板,就用草帘子代替,吃的是黑莜面、玉米窝头,就着咸菜,喝着雪水。在这样艰苦条件下,承德人民造、护、封并举,开始筑起阻挡风沙南侵首都的“绿色长城”。

改革开放后,承德提出建设“四源林业”即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农民拓财源,在全域开展实施了以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发放了林权证,调动起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1985年,承德被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中德合作造林等生态建设工程。1999年,我省在张承坝上和接坝地区启动了再建三个林场的项目,承德林业建设投资显著增加。

目前,承德有林地面积由68年前的343万亩增加到341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8%提升到57.67%。

科学造林科技兴林

——塞罕坝造林经验遍地开花

走在平泉市龙潭山茂密的林间,黄土梁子林场场长迟明峰用脚随意一踢,薄薄的土层下便是褐色沉积岩。“我们林场大部分都是这种石质山,以上世纪50年代的技术水平,造林之艰难可想而知。”

彼时,为让荒山披绿,承德各地开始筹建林场。1954年,只有9位职工的黄土梁子林场应运而生。今年84岁的李文儒是林场首位场长。“林场管辖着七个半公社、35个村的造林,但辖区内只有500亩天然残次林,森林覆盖率仅0.6%。山是和尚头,雨多洪水流,有山无柴烧,用材更发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连续两年春秋两季造林200多亩,成活率不到5%。整日愁容满面的9条汉子,面对现实,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

1955年冬天,李文儒站在龙潭山上,寻思着造林的法子:既然油松苗喜阴,如果把穴周边的土刨下来,堆成土埂制造个“小反坡”,是不是就可以了呢?1956年春天,运用“小反坡”植树法栽植油松100多亩,成活率竟高达90%。

1977年秋,李文儒参加了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召开的河北省造林现场会。“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造成林,如果没有一股子精神,是无法做到的。”受塞罕坝精神鼓舞,黄土梁子林场誓要创造自己的绿色奇迹。

1983年12月,林场发明的“小反坡造林”,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项技术的应用推广破解了石质山区阳坡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对燕山、太行山植树造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全省加快荒山绿化步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到2000年,黄土梁子林场国有林地面积达到22万亩,活立木蓄积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71%。

黄土梁子林场只是承德活学活用塞罕坝造林经验的一个生动个例。

1974年,隆化县飞机播种造林2.97万亩试验获得成功后,飞播造林以其速度快、功效高、成本低、省劳力等特点被全面推广,大大提升了造林绿化速度。

特别是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飞封造并举,乔灌草结合,承德造林绿化步入了以“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按验收报账”的工程造林为主的新时期。如今,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川地河岸防护林、低山丘陵水保经济林、环城沿路窗口绿化美化风景林五大防护林体系骨架基本建成。

坚守天蓝地绿底线

——让生态美景成为承德“新名片”

“我是石家庄来的,承德的天太蓝了,配上朵朵白云和连绵青山,美翻了。”9月6日,来承德旅游的张先生由衷地赞道!

其实,天蓝地绿的美景,对于承德人来说已渐成常态。

为了让蓝天常驻,承德始终坚守“天蓝”底线,全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通过开展“减煤、治企、控车、抑尘、多污染治理”五大攻坚战,积极推广洁净型煤等清洁能源,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70%以上。今年上半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133天,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37微克,同比下降5.7%,空气质量位居京津冀前列。

为让蓝天常在,承德以壮士断腕的魄力,采取节能减排、铁腕治污、综合治理等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压减钢铁产能122万吨、粗钢产能240万吨、水泥产能401万吨。取缔城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776台,治理矿山867个,推广清洁炉具3.8万台,推广新能源公交车511辆,实现了全市黄标车清零。加大对减排企业和项目的监管力度,减排24小时全程监控,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率达到96%以上。

承德全面加强土壤保护和修护,始终坚守“地洁”底线。编制实施《承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启动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前期准备工作,逐步建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档案盒分类清单,实行分类管控,不断加大在工业源防治、生活源防治、农业源防治上的工作力度。

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矿山综合整治“6743工程”(三年内完成60平方公里损毁山体全部复垦披绿;将现有1396个矿权整合改造压减700个;转产转型矿山企业400个;淘汰取缔矿山企业300个)。承德在2016年成功实施矿山企业“双百行动”(对100家重点矿山企业进行修复绿化,关停取缔100家资源品位低、经济效益差、矿山生态环境不达标的矿山企业)的基础上,今年深入实施矿山企业“三个一百”专项行动(100个复垦披绿、100个取缔关闭、100个绿色改造),此外压减矿权41个,减少矿区面积19.5平方公里。

近10年来,承德先后取缔小选金、淀粉厂、造纸厂、化工等“五小”污染企业1410家,禁上“三高”项目2200多个,年减少利税50亿元。

2017-09-12 ——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之创业篇 1 1 河北日报 c21274.html 1 久久为功,为了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