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取舍之道

□袁恒雷

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遭遇失败,不得已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震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想活下来找机会回报大汉的。”

然而,公孙敖迎李陵未果,便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随后,汉武帝诛杀了李陵的亲族,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之罪。诬罔之罪为大不敬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但自己所著述的《史记》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了属于“太史公”的神圣使命——“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皇皇巨著《史记》,最终在司马迁艰难而伟大的取舍中成书。

1906年初,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观看了一部短片,记录的是日俄战争期间,有些中国人被怀疑为俄国间谍,被日本人当众砍头,而围观的中国人只是麻木地看着。鲁迅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意识到,中国人的问题不在身体,而在国民的灵魂。他想,即便自己学医成功,不过是可以医治好一部分人的身体而已,但国民的灵魂已经出现问题,那是更具有普遍性的事情,他决定“弃医从文”,拿起笔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的神经。于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就此诞生,一篇篇影响至今的文学佳作,在鲁迅先生的郑重取舍后,横空出世。

再说今年初因病逝世的著名学者黄大年先生。他曾获全国30个公派出国名额之一,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在英国期间,他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拥有优渥的科研与生活条件。2009年,他接到母校吉林大学打来的一通电话,国家“千人计划”实施,学校邀请他回来报效祖国。随后,他毅然放弃英国的一切,选择了母校吉林大学做全职教授,成为东北第一位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

这些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在民族大义与个人荣辱的取舍中,其价值取向无疑令世人钦敬、折服,他们的光辉事迹,也必将照耀千古、永久流传。

2017-11-24 1 1 河北日报 c35425.html 1 取舍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