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读书

活在历史中的地理问题

——读唐晓峰《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夏丽柠

最近读一本历史书,开篇有一段话:“我们坐上一辆破旧的大众货车,去玛雅遗址所在的奇琴伊察。我当时对中美洲文化一无所知,甚至连‘中美洲’这个术语都不熟悉。中美洲囊括了从墨西哥中部到巴拿马的广大范围,涵盖了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全境。”作为一本历史书,这段话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地理信息呢?比如玛雅遗址的位置,中美洲的地理范围。由此,我们得以接触到一个新鲜的名词:历史地理学。诚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在《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自序中所言:“历史地理,不是地理加历史,而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既可以研究自然地理,也可以研究人文地理。”历史地理,仍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只不过它令历史与地理犬牙交错的部分,更加完整、清晰、立体。

不过,《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出版)可不是要给孩子们系统地讲“历史地理”这门学科,而是以他们现有的历史地理知识为基础,传递一个核心观点:地理的问题离不开“地”,但并不是都在地上,还有一部分在人的脑子里。例如前文所提及的内容,我们便会想:为什么中美洲会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它的范围是如何确立的?所以,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不仅要懂知识,还要会讲道理。

为了便于孩子阅读理解,作者并未生硬照搬学科知识,而是专门挑选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本书第一章“文明的空间”,便是由地理布局来看华夏文明如何起源,再由点、线、面相结合发展,最终结网定型。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和鲜活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就能相互启发,令人豁然开朗。

地理其实是活的,它就活在历史里。沿着书中“华夏文明的六大源地”“文明核心区”“中国的两河文明”以及“域外文明的三大通道”等地理脉络,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文明的流动性。比如中国的“两河流域”,也就是长江和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这恰与世界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发展遥相呼应。为了域外交流与经济发展,除了沿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以外,海上丝绸之路亦功不可没。这些结论都依据考古发现,反之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亦是考古的工具。

讲完了中国的河流、水域对于文明发展的贡献,我们还有必要谈谈山脉。唐晓峰说:“不懂高山文化,就不懂得中国。”古代帝王们的巡山、封禅,赋予了五岳流传至今的思想内涵。自然的高山,配以人文的雄关,是中国高山文化的特点。

手握秦朝初年的三十六郡图,我们不难发现,“秦郡问题”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经典问题。在那一历史时期,郡县时有增长,如何划分,对统治者来说是个考验。不过,秦朝依据“因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个基本策略,分得很自然,也很方便。时至今日,地理分区带来了方言、饮食以及服饰等各种日常生活方式的异同,这也是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以后逐渐形成的。

由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话题就来了。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了人,但这句话到了历史地理学家嘴里便变成:“人、地是一个系统,人的活动,从大的历史到小的地方风俗,都有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外出旅游,就会发现很多人文方面有意思的事情。譬如南方的桥与北方的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也迥异,甚至连动植物的样子也不太一样。而这些具有地域色彩的动植物,细细研读起来,不仅是自然生物,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该书以历史和地理的双重视角,选取文明空间、地域社会、环境人文、乡土风俗、王朝变迁、地图与人等角度,以具体实例将地理问题与历史大事结合起来,教会孩子从多维的、互相联系的网络中观察世界。近百幅插图和地图,还原历史和地理的真实面貌,让孩子们在历史中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以及我们的祖先与山川河流的关系,展示中国古老而伟大的文明进程。

2018-03-16 ——读唐晓峰《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1 1 河北日报 c57582.html 1 活在历史中的地理问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