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文艺评论

一个村庄的诗歌史

——解读李洁夫和他的《平原里》

□郁 葱

作为河北诗歌精神延脉的传承者,“燕赵七子”诗歌群体近两年的创作异常活跃。他们的诗歌写作相对独立,又有着内涵相近的艺术追求,艺术上日渐成熟。去年5月,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燕赵七子”诗丛,将这一诗歌群体的诗学意义进一步呈现。这里我想谈一谈李洁夫。李洁夫是2017年度“燕赵七子”中给我惊喜最多的一个。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写出《平原里》这样一部诗集,几乎是一种颠覆和跨越,他的冒险精神让人敬重。

平原里,是李洁夫从小生活的村庄的名字。诗集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了诗人的出生背景、生活环境以及走出这个村庄后回过头来对它的眺望和审视。在这个称为“平原里”的地域,他放置和浓缩了更为广阔的地域史和心灵史,把他的诗歌建筑做得恢宏别样:“平原里,在冀南/仅眼睛那么大/从记事开始我就知道/平原里是我的村庄……”

《平原里》可以看作是李洁夫自传性的一首长诗,拆解开来也可独立成章。它指涉家族命运、时代变迁、生活波折和个人成长,同时指涉作为整体的“大我”、作为个体的“小我”、在生活和时间之外游离的“隐性自我”,以及追问和审视着的那些“超我”……在《平原里》,李洁夫试图建立属于他个人的精神聚集地和归宿。

李洁夫曾说,“平原里”是他深刻心中的一道疤痕,一种铭心刻骨的成长记忆。李洁夫最先的设想,是把自己的成长经历,按照小说的框架来组织、结构,以“平原里”为背景,从个人的苦涩童年到略显青涩的青年,从冀南平原的黄土大地,一脚踏进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这期间人物、环境、心境都在不停变换,所以才有了主人公“李小歪”“李德周”“李洁夫”等身体和灵魂里不同的角色。在这些人物和角色的厮杀与争斗中,游离在身体和灵魂之外的诗人渐趋成熟:“游离在我的身体和灵魂之上/我有时会冷冷地盯着这两个我/诧异他们是谁,跟我有没有关系……”

李洁夫的诗多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追问和对生活现实的体悟,主体性极强。他的诗歌,“自我”是凸显的、强化的,毫不隐藏地矗立于语句的“前台”,不造作、不伪饰。读他的诗,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那个有特点的人、有弱点的人,甚至是小有瑕疵的那个人。习惯并熟悉了李洁夫诗歌写作里情感的抒情和浓烈,这次的《平原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独特享受:“平原里的天空来自千疮百孔的战乱/无垠的田野下奔跑着一群孩子/他们距离我很近,挥舞着手,衣衫褴褛/但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孔/大多时候,我只能听到他们的呼喊……”

与北野的《燕山上》、东篱的《唐山记》、石英杰的《易水辞》等诗集一样,李洁夫的《平原里》明显带有了其独特的地域性符号标识。他显然有为他的土地撰写诗歌史志的企图,这也正是我所看重的。

诗歌写什么?其实,无论怎样抒情和叙事,都要归结到一点,就是写人。从这部诗集里我们看到,一个从简单抒情到走向回归的诗人呓语般的自白,回归到对自身的刻画,这是诗的正途。

《平原里》最大的特点是反常规,不按常理出牌。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一些诗歌一个标题也没有,为了突出,正文用了黑体,并且用一些小星号隔开,再加上“小歪的话或小歪的语录”等篇章。李洁夫的写作已经突破了我们日常认识中诗或非诗的文本概念。李洁夫曾提到过,写作《平原里》之前有些忐忑,对自己的一些诗作并不满意,有一种随性之气。对此,我倒觉得,用一种轻松诙谐的表达方式,疏解和梳理内心的沉重和生活的重负,没有什么不好。那些博学多识的人,大都有一种近乎虔诚的谦恭和自嘲,那是骨子里的自信,有很节制的温和。现在的李洁夫,有了一些这样的从容和坦率。

李洁夫笔下的“平原里”苍凉而浩荡,不知道为什么,我认为这样的诗作就应该有与生俱来的沧桑。这块土地的厚重注定了这首长诗的厚重,我欣慰地看到,李洁夫满足了我的期待。强烈的现代意识,强烈的自我审视,强烈的个人主体和创造感,加之对乡村“史”的叙述和建构,让这部《平原里》变得阔大丰厚,意味悠远。

许多时候,一个人的历史,就是一代人的历史。你记录了自己,记录了一个人,就是记录了一代人。一个村庄史就可能是一部中国北方农村史,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近百年中国的写照。因此,《平原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李洁夫出版了一部诗集,而更在于他找到了一条路径,一条独特的、有个人痕迹和厚重感的创作路径,这对于李洁夫以后的诗歌创作,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2018-05-25 ——解读李洁夫和他的《平原里》 1 1 河北日报 c70853.html 1 一个村庄的诗歌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