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3版:地方新闻·渤海新区

堵死暗箱操作的“后门” 敞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前门”

全方位阳光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王晓乐、赵云辉)近年来,渤海新区在招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建设等各领域,坚持全方位“阳光运行”,堵死暗箱操作的“后门”,敞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前门”。仅今年一季度,就累计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43个,总投资2957亿元,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彰显。

阳光招商彰显集聚效应

渤海新区实行“阳光招商”,落实好招商政策,吸引客商前来投资上项目。如今,仅世界500强企业就有50多家前来落户,累计引进京津冀重点项目902个。

“一个政策”对外,杜绝“乱开口子”。根据国家和省市最新政策,渤海新区周期性地修订全区统一招商政策,汇总了渤海新区针对各个行业的各种企业实体的优惠政策,并通过官网、官微及时发布,确保政策公开透明,让企业了解相关优惠政策。投资者不用四处托人,只要合法合规,就能办成事。

“一个班子”决策,杜绝“个人意志”。渤海新区规定,凡是项目享受的优惠政策,必须要经过主任办公会研究,集中讨论,集中决定项目是否应该享受优惠政策,最后形成会议纪要,以红头文件作为执行优惠政策的依据。

“一套机制”监管,杜绝“暗箱操作”。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招商人员要严格把关项目,科学制定优惠政策计划,必要时需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项目认定,保障只有符合条件的项目才能进行优惠政策申报,避免出现“打擦边球”情况的出现。同时,监督人员随时审定项目情况,开展项目审计等工作,尤其是针对分批次给予的优惠,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操作,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阳光交易彰显公平效应

渤海新区全力实施“阳光交易”,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由“面对面”改为“背靠背”,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

创新操作方式抓牢“源头”。建立渤海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建设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等全部纳入平台统一进行交易,着力实现交易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该平台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评标专家库抽取系统、银行资金系统、第三方支付等系统对接,实现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网上报名、网上竞价、网上抽取专家等功能,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建立中介平台抓实“流程”。按照“无障碍、零门槛、无期限、敞开式”原则,公开面向全国征集中介服务机构,由项目申请人通过公开摇号、公开竞价、询价等方式选择中介机构。截至目前,入驻新区中介平台的中介机构600余家,扩大了中介机构选择面,打破了少数中介机构长期把持新区公共资源交易状况,解决了串通操作问题。

严查违规行为抓好反面“典型”。建立“日巡查、周通报、季检查、年统计”的全程监督机制,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检查。对公共资源交易任何环节发现的问题,严肃进行查处,对存在串标、围标问题的投标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处罚,并列入“黑名单”,其在新区6个月不能投标。

阳光监督彰显品牌效应

坚持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管物。出台《关于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阳光工程”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建立主任办公会议、规划委员会会议、重大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议事制度等决策规则,“凡事重规矩、重程序、讲原则、讲效益”的观念深入人心。针对在建项目多、工程量大带来的廉政风险,渤海新区先后制发《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仅管“自己人”,也管“外来者”,对不讲规矩、不讲诚信者实行“黑名单”制度。

建立立体宣教网络,多种渠道传播党纪,多种模式弘扬党纪。着力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点评”动态督查,“倒计时”督导问效,首创以“月评窗口单位、季评职能部门”为主要内容的“双评机制”,每月、每季度对47个单位进行评议并网上公开结果,总成绩排名后三位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总评满意度低于60%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

加强队伍建设,在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机关作风整顿、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等行动的同时,自行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从而规范了党员言行,避免了“懒散怠惰”。同时,坚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战场上考验、锻炼、选用干部。

“阳光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2017年,渤海新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7.4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2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9.5亿元,同比增长6.2%;全部财政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12.4%,新区的“增长极”作用开始显现。

2018-05-25 堵死暗箱操作的“后门” 敞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前门” 1 1 河北日报 c70875.html 1 全方位阳光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