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9版:文化周刊

子虔山水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授经图》

□石丽娟

书画界有句话叫“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然而,有一幅绢本画,已经保存了1400多年,依然色彩浓烈、丰富。这幅目前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就是《游春图》。此画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精致细密的新阶段,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艺术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幅画的作者便是隋朝著名的画家,被称为“唐画之祖”的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展子虔。

展子虔(约545年—618年),中国绘画史承上启下的画家,善画山水、台阁、车马、人物、道释等内容。《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画史专著,集古画鉴藏之大成,为唐朝艺术评论家、书画收藏家张彦远所著,书中记载:“展子虔,历北齐、周、隋,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一个生逢乱世,经历过这么多朝代的人,是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这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究展子虔生平及其成就的欲望。

山的本真带给人纯粹,山水灵秀带给人美好,山水的空阔带给人豁达。展子虔的《游春图》充分表现了这种自然之美,其深远的空间感带给人无限想象。

社会的动荡,政权的频繁更迭,往往会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或消极悲观,玩世不恭,避世享乐;或心定平和,寄情山水,专心创作。我想,展子虔一定属于后者吧。

渤海之地,地灵人杰。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开创了河间渤海文化先河。北朝时期渤海高氏名人辈出,既有北齐皇帝世家高欢、高洋之辈,更有铮铮铁骨的高允名臣风骨,学人荟萃,诗书耕读之风世代传承。

展子虔童年时期熟读经书,具有深厚的儒学文化修为,亦表现出非凡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绘画天赋。在父母的支持下,展子虔开始拜师学艺,走上绘画之路,并渐渐有了名气。隋文帝执政后,封展子虔为朝散大夫,后又升为帐内都督。这两个职务其实都是闲差。《隋书》记载:“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也就是说,这个职位就是奖给社会知名人士的荣誉。由此可见,展子虔在隋代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展子虔生活简朴,性情淡泊,不喜交友,加上公务清闲,这些都为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在为官之余,避开世事纷扰,开始潜心研习书画。

南北朝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山水画,山水都是作为人物或故事的背景。从画面总体来看,“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线条僵硬,把握不好山水、人物的比例关系,也不能完美生动地展现山水的飘逸之感。展子虔在长期创作人物画的过程中,经常涉及背景山水竹石的处理,自然意识到传统绘画存在的问题,开始在绘画技法和构图布局上不断进行探索。在着色技巧上,他以青绿设色为主,富丽而古艳。在画面上,注重各种不同景象的形态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和空间关系,进行相应处理,由此开创了新一代画风,他创立了“青绿山水”的绘画形式,使得山水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变得更加成熟。

展子虔的《游春图》描绘了三五士人游春的情景,全图比例恰当,层次分明。画面上湖光山色、春光明媚,有山有水还有各种花草树木,水上有小船,船上有仕女,山坡上有骑马和步行的游人。画中山水、树木、人物比例适当,浑然一体。该画以线条勾描物象,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宣和画谱》是北宋宣和年间由宋徽宗授意所著,书中著录了当时宫廷所藏的魏晋以来历代绘画作品,是一部传记体的绘画通史。这部书对《游春图》高度评价:“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明代著名的美术鉴赏家詹景凤曾仔细看过《游春图》,他认为:“其山着重青绿,山脚则用金泥,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写干,以沉靛横点叶。大树则多钩勒,松不细写松针,直以苦绿沉点。松身界两笔,直以赭石填染而不能松麟。人物直用粉点成后,加重色干上分衣折,船屋亦然。此殆开青绿山水之源,似精而笔实草草。”这样的评论可谓精致入微。

左思《招隐》诗云:“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不须管弦乐器,山水自有清妙的声音。是啊,山水之于我们,除了自然之美还有深刻的心灵慰藉,山的本真带给人纯粹,山水灵秀带给人美好,山水的空阔带给人豁达。展子虔的《游春图》充分表现了这种自然之美,其深远的空间感带给人无限想象。观其画,能让人在意境中感受真境,在真境中参悟意境。

展子虔当初在画《游春图》的时候,一定想象不到,他的画日后会经历这么多的波折。或许,他的心里只有山水,画好每一幅画也只是他的日常。

然而,就是这样一幅被历代收藏家、鉴赏家高度评价、珍视的名画,曾经差点流失。

《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大约在宋室南迁之时散出宫外,后归南宋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1924年10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为了将来生活打算,溥仪把包括《游春图》在内千挑万选出来的大量故宫珍宝偷偷运到天津,后又带到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携带少量珍宝仓皇出逃,很多来不及带走的书画珍宝被哄抢,流散于东北民间。这就是轰动当时的“小白楼事件”。不久,这些珍宝又陆续现身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

《游春图》在北京的出现惊动了大收藏家张伯驹。张伯驹先生是著名的收藏鉴赏家,其倾尽一生所收藏的文物精华,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收藏,如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唐代李白《上阳台帖》、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宋代赵佶《雪江归棹图》等都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物。张伯驹先生深知《游春图》的珍贵,为了不使这幅画流失海外,他来到故宫博物院,建议应由院方收购此画,归国家所有,如院方经费不足,他愿意出面周转。不过时任院长马衡回应说院方经费不足,无力收购。为能尽快得到《游春图》,免得夜长梦多、节外生枝,张伯驹决定自己出资购买。虽经中间人反复谈判,但高达220两黄金的高价仍让张伯驹无力承担,他只好忍痛将自己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出售,又变卖了夫人潘素的首饰,才将《游春图》收入手中,此后自号“春游主人”,并把自己的住所更名为“展春园”,可见张伯驹对这幅画的珍爱程度。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称赞张伯驹,这是难能可贵的爱国之举。

一座宅院,加上夫人的首饰,换来一幅画,是否值得?展子虔当初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一定想象不到,他的画日后会经历这么多的波折。或许,他的心里只有山水,画好每一幅画也只是他的日常。那么,在张伯驹的心里,这幅山水则不仅仅是画,它更是承载了历史,它的艺术价值亦不是黄金可以衡量的。两个相隔千年的大师,一个不为名利所扰,只用心画自己的山水,从而成就一幅旷世之作。一个不为金钱所累,只一心收他眼中的至宝,从而拯救这幅国之珍品。我想,这两位大师的心灵,一定有某种相通之处吧。

尽管展子虔留下的作品不多,其生平介绍也不详尽,但历代对他的评价已然响遏行云。

晚年的展子虔辞去了官职,回到故乡渤海郡,专心作画,寄情于河海与书画之中,直至终老。

展子虔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善于创新。展子虔早期沿袭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传统,为帝王将相画过人物、台阁、车马、山水等,晚年绘画技法已经炉火纯青,各类题材信手拈来,但最擅长的是山水画和人物画。唐代著名书画家李嗣真对诗词、书画理论造诣颇深,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评价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展子虔画人物,传承中国画的传统手法,巧妙地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对象的性格特征和神态形貌,达到了栩栩如生、神形俱佳的境界。元代著名美术评论家汤垕在《画鉴》云:“展子虔画山水,大抵唐李将军父子多宗之,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余尝见故实人物、山水、人马等图,又见《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下为唐画之祖。”

其所云的唐李将军乃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651年—716年)字建睍,一作建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之子,著名宰相李林甫的伯父。以战功闻名于时,唐玄宗时封彭国公,卒后追赠秦州都督。曾任右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可见,展子虔画风直接影响到唐代代表性画家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的创作道路。

北宋米芾十分推崇展子虔的人物画,他说:“李公麟家展子虔《朔方行》,小人物甚佳。”展子虔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他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体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艺术境界。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是他一改魏晋动物、人物画背景杂乱或无背景的弊端,能把动物、人物置于山水林泉之中,使得他画山水则有咫尺千里之势。从《历代名画记》《后画录》等著述中,我们亦可感知展子虔绘画技法的精妙无比。唐朝释彦悰《后画录》评展子虔,“触物为情,备该绝妙。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除了画山水、人物,据史载,展子虔还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江都(今扬州市下辖区)、长安、洛阳等地的东安寺、灵宝寺、光明寺、天女寺、云花寺、定水寺等寺庙画过大量的壁画。展子虔所画寺庙壁画,虽然是应酬之作,但也很出名。例如江都东安寺(后改为常乐寺)壁画(与张儒童合作)、长安灵宝寺壁画(与郑法士合作)、长安光明寺壁画(与田僧亮、郑法士、杨契丹合作)、洛阳天女寺和洛阳云花寺壁画,以及长安定水寺殿内东壁及前面门上所画三圆光,“皆突生壁”,“窗间菩萨亦妙”。

由于展子虔高超的绘画技艺,人们把他和当时著名的画家董伯仁并称为“董、展”。美术史家将展子虔与东晋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称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被推为唐以前最杰出的画家,其创立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为唐代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展子虔曾有多幅画作传世,仅《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中收藏的就有20幅:《北极巡海图》2幅,《石勒问道图》《维摩像》《法华变相图》《授塔天王图》《摘瓜图》《按鹰图》《故实人物图》2幅,《人马图》《人骑图》《挟弹游骑图》《十马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6幅。其他还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南郊图》《王世充像》《朱买臣覆水图》《感应观音》《弋猎图》《踏雪图》《八国王分舍利》等,分别在《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中有记载。宋代著名画论家、藏书家邓椿在其所著《画继》中记述:徽宗朝“宣和殿御阁,有展子虔《四载图》,最为高品。上每爱玩,或终日不舍,但恨只有三图,其《水行》一图,特补遗耳。一日,中使至洛,忽闻洛中故家有之,亟告留守求观。既见,则愕曰:‘御阁中正欠此一图。’登时进入。”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看出,展子虔是个多产的画家,题材也很丰富,但流传至今的作品除了《游春图》,另外只有一幅《授经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尽管展子虔留下的作品不多,其生平介绍也不详尽,但历代对他的评价已然响遏行云。其中,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曾有诗曰:“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以此品读展子虔的艺术品性和精神内核,似乎更贴切。

(本版图片为本报资料片)

2018-08-17 1 1 河北日报 c89650.html 1 子虔山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