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精准扶贫一线故事

告别“猫冬”挣积分

——在大名县龙王庙镇北张村

□记者 刘剑英

2018年12月22日上午,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大名县龙王庙镇北张村的大街小巷。与往年墙根下坐满晒太阳、唠闲嗑的人群不同,干净整洁的街道内寂寞得像“日长无客”的春三月。人都到哪儿去了呢?

“都在文化广场旁植树呢。”村委会副主任吴延肖是位“80后”,跟着他,记者来到村文化广场旁,看到几十位村民正挥锹铲土、栽种树苗,忙得热火朝天。

“以前村里开展公益劳动,喊破嗓子没人动,现在一声招呼,哗啦啦都来了。”吴延肖道出了村民干劲变化的“秘密”,“劳动结束后,参加的村民都能领到一张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卡,凭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60多岁的王增学是目前村里“积分”最高的贫困户。过去两口子虽然身体没啥大毛病,但习惯了生活不讲究:院子脏乱差,屋地也不扫,被子懒得叠,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多年来日子一直紧巴巴。

22日上午,走进王增学家中,小院干干净净,枣树上用架子挂着长约两米、正在晾晒的手工挂面,屋里拾掇得整洁有序。“在村里干活有积分,保持庭院干净也能挣积分。”王增学说,他用积分兑换过大米、暖瓶、水桶等生活用品,“现在还剩十几个积分,准备再攒点,兑换其他东西。”

劳动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让王增学两口子手脚勤快起来,慢慢树立了脱贫信心。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下,2018年秋天两口子学会了加工手工挂面,“每天挂面不愁卖,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

与老王住同一条街的贫困户殷妹亭,50岁出头,丈夫前两年因病行动不便,日子有些困难,她也没啥脱贫的心气儿,“贫困帽”一戴好几年,逢年过节有慰问品,竟觉得贫困“还挺光荣”。自打村里有了“扶贫爱心超市”,殷妹亭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开始参加公益劳动。前不久,村里拆除街道两侧私搭乱建,她一连5天冲在劳动一线,挣了60多个积分。

“脱贫不能光靠积分”,上个月,县里开展扶贫技能培训,她还学会了炸油条、做豆腐脑。有了一技之长,她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和面、熬豆腐脑。虽然辛苦一些,但看着日子一天天有起色,她的干劲越来越足。说起以前等着送救济的事儿,殷妹亭有些不好意思,“咱有手有脚,只要加油干,日子总会好起来。”

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拔寨阶段,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2018年9月,北张村建立了扶贫爱心超市,通过借助县财政补贴、募集爱心捐款等方式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劳动换积分,激发脱贫斗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香皂5分,塑料水桶10分,5公斤大米20分……”北张村60多平方米的扶贫爱心超市内,货架上米面油、锅碗瓢盆和鸡蛋等日常生活用品达六七十类,每类用品都贴着兑换积分标签。

“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取所需物品,多劳多得,随时兑换。”长期在爱心超市义务值班的新乡贤吴东岭拿出一本台账,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兑换物品的村民姓名、积分等信息。

那么,积分由谁评、如何评?龙王庙镇镇长陈爱敏说,按照户容户貌、主动脱贫意愿、参加公益劳动等情况,由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每周进行一次入户测评打分并发放积分卡。为扩大积分兑换范围,他们还与镇里一家大型超市合作,对持积分卡消费的贫困户,实行全部商品八五折优惠。

“扶贫先扶志。有些贫困户习惯了坐等帮扶,对技能培训、公益劳动等基本不感兴趣,要让他们意识到脱贫关键靠自己。”大名县扶贫办副主任周国良介绍,通过办夜校、标语宣传、文艺展演等方式,大名县努力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赖贫可耻”的浓厚氛围,斩断贫困户“思想穷根”,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已建立扶贫爱心超市16家,力争2019年在建档立卡户50户以上的贫困村实现爱心超市全覆盖。

2019-01-01 ——在大名县龙王庙镇北张村 精准扶贫一线故事 1 1 河北日报 c116017.html 1 告别“猫冬”挣积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