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文体

乡村“把式房”缘何火起来

□记者 刘树鹏

1月6日21时许,寒风刺骨,在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北陈屯村北的一处练武场上,汇集了三十多个孩子,在拳师指导下,一招一式地学习功力拳。

北陈屯村有习练功力拳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练武的人越来越少。2013年,功力拳拳师陈宏林创办了一个“把式房”,义务教孩子们学习拳术。

陈宏林的热心得到了乡亲们的支持,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陈宏林家里。村里还给他划出了一块地方,当作练武场。

“把式”是沧州民间对武术的传统俗称,因而村庄的武术教习场所也被称为“把式房”。陈宏林在热力公司上班,教孩子们练武一分钱不收。他告诉记者,如今,“把式房”人数越来越多,平时来练武的有三、四十人,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人。不仅有本村的孩子,也有周边村庄的孩子。

在沧州,这样的“把式房”并不是个例,一度销声匿迹的“把式房”在不少乡村又悄然出现,而且越来越多。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罗疃村虽然不算大,却已经有两个“把式房”。

罗疃村村民周宏江从事管道配件生意,2015年,他投资47万元专门建了一个“把式房”,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八极拳。周宏江和几个师兄弟从小习练八极拳,后来忙于生计,很少有凑在一起切磋武术的机会。后来大家做生意有了钱,就想建一个“把式房”,把从老一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拳术发扬传承下去。

“把式房”建起来以后,本村和邻村不少孩子来学习拳术。2016年,周宏江的“把式房”与村小学达成协议,教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孩子们集体学习八极拳。

罗疃村一位孩子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学习八极拳以后,不仅身体素质好了,也锻炼了意志,还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虽然学的是武术,但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

黄骅市吕桥镇何桥村的武馆则由村民集资兴建。7年前,秘宗拳拳师徐复楼回到老家黄骅市吕桥镇何桥村,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招了几个孩子教授秘宗拳。消息传开后,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武的人很快超过100人,于是乡亲们集资27万元,在村子里建起何桥武馆。如今,何桥武馆已经在黄骅市张福庄、吕桥、官庄、天津滨海新区郭庄子等多个村庄建起了分馆。

何桥武馆不仅仅教孩子们拳术,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以及书法培训班。当地干部群众对徐复楼和何桥武馆给予很高评价,乡亲们说:“何桥武馆出来的孩子,精气神就是不一样。”

沧州市武术协会常委、副秘书长丁文江告诉记者,消失多年的“把式房”在沧州农村悄然兴起,和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武术有了更广阔的复兴发展空间。练武不仅强身健体,还承担着一部分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对孩子们身心发展很有益处,所以深受群众欢迎。

2019-01-30 1 1 河北日报 c120744.html 1 乡村“把式房”缘何火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