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黄漳河畔的坚守

□桫椤

去年秋天,随河北作家采风团到邱县,在凭吊过香城固战役纪念碑后,来到了刘云固。这里的古槐是邱县一景,据说有1600多年的树龄了。树下乘凉的老人们讲,古槐有12米高,地面以下还有两米,因为黄漳河洪水多次泛滥,泥沙沉积将地面抬高,树便被埋了半截。树大才能根深,根深所以叶茂——望着古槐伟岸的身躯,我唏嘘不已。既被大树感动,也被历史感动,同时涌起的还有采访中收获的感动。

作为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赵新丽老师有些紧张,腼腆地说自己其实也没什么值得说的事——她把我当成了前来采访的记者。打消顾虑之后,她从毕业参加工作开始一路讲起,如何被分配到偏远的乡村学校工作,又如何凭借出色成绩调到乡镇中心校,再被选拔到县城小学,并且在教学工作中收获了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个如今讲起来轻松的过程,我十分清楚其背后的“玄机”:不说一个女孩子远离父母,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独立生活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单拿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来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老师坦言,刚走到教学岗位上,自己连课都不会备。肯吃苦,不怕难,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掉,对于赵新丽来说,“性格决定命运”不是一句“心灵鸡汤”,而是制胜人生的法宝。从那时起,她珍惜每一次教研、培训机会,更不吝于向老教师请教,渐渐地在反思中走向专业的成熟,直到今天成为在邱县小有名气的“首席班主任”。

当然,前行的动力也来自强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我没有什么高远的抱负,就想带好班,教好学生。”她说这句话的神态,率真得就像一个孩子——而作为一名教师,难道还有比这更“高远”的理想吗?当她向我讲完下面这个故事时,她眼里泛着的泪光也深深感染了我:“放暑假后每天都要晨跑,有一天刚巧遇到一位学生家长。接下来的三天,因为家中有事没能去跑,第四天再去的时候,发现那个学生也在那里跑。他看到我时,猛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老师,我妈说你在这儿跑步,我来了三天都没等到您,今天终于见到了!’”无须再用辞藻渲染老师是如何爱孩子的,学生朝向老师一跑、一喊的画面,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在收获的背后,谁又能想到为师者的付出?

我认真翻看了张燕老师的微信朋友圈。其中有一条是一张书桌的照片,桌上摆放着书和本,她写道:“这个点儿到家了……”发布的时间是2018年6月19日00:06分,显然,她刚刚从学校回到家中。作为语文老师兼教务主任,上完课还有干不完的行政工作,熬夜、加班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几乎天天如此。她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艰辛,反而一直为教师这个职业得不到社会的理解而懊恼。

付出了却被误解,让平凡的英雄流汗又流泪,这是社会的悲哀。我问及张燕老师的家庭生活,不承想却触动了她的伤心事。她说自己先前长期担任班主任,时间都耗在班上了,孩子小的时候没人看,发动娘家、婆家的人来帮忙看孩子;现在又兼任了教务工作,更没有时间顾家里,觉得特别对不起家人——说到“家人”二字,她突然停住,然后是一阵沉默,等再开口的时候,却是抽泣声:“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母亲病重住院,那时我正在带毕业班,面临中考,不可能请假去陪床,就这样错过了尽孝的机会。”

看着她的眼泪从脸颊淌下来,我所能做的只是递给她一张纸巾。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归根结底,仰赖的是张燕老师这样在关键时刻放弃“小家”而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见到郭俊凤老师之前,我先是知道她的教学成绩极好,之后又听到了关于她的两个“传说”:一是她的右手对粉笔过敏,这么多年只能戴着手套写字;二是她丈夫在县城工作,早就想让她调到县城附近的学校,但她舍不得当地的孩子,学生家长也不肯让她调走,她已经在这个偏远的学校里工作了16年。

当我见到她时,向她求证那两个“传说”。她说参加工作不久,即被北京专家诊断为右手粉笔过敏,没有办法根治,除非不接触。但乡村的基层教师怎么可能不接触粉笔?她只得右手戴上手套板书,这一戴就是十多年。“这还不是问题,我能克服。”她说真正的烦恼来自于近乎两地分居的生活境况。从县城到学校虽说不上太远,但一走一天,家里孩子顾不上,只能全交给在县城工作的丈夫。起初丈夫有怨言,但又违拗不过她,也就只能从埋怨转为支持。丈夫早有意让她调回县城。“我怎么能走呢?再说我也走不了,班里孩子以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外出打工,交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只能管吃喝,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老人完全管不了。我这是既当老师又当爹又当妈,看不到哪一个都可能会出问题。”一旦有关于她要调走的“风吹草动”,村民们就会到学校里询问,她只得说“我不走,我不走”,于是郭老师成了“调不走”的人。

关于教育的一应决策,最终都要着落在教师的工作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坚守着三尺讲台,根却扎在孩子们心中。如同刘云固的千年古槐,黄漳河水早已改道,而她,仍旧坚守在大地上,默默对抗着时间的洪流。

2019-03-29 1 1 河北日报 c128344.html 1 黄漳河畔的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