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文艺评论

咬定青山不放松

——吴庚振《人生如歌》的启示

□张锡杰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如歌》(2019年4月出版)一书,不仅是记录河北大学教授吴庚振“人生足迹和时代履痕”的个人成长史,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知识分子可歌可泣的奋斗之歌。全书涵盖了作者从童年到退休后近70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千般磨砺铸忠诚的理想信念,呕心沥血育桃李、卧薪尝胆做学问的敬业精神,艰难创业谱新篇、勇攀事业新高峰的开拓创新风采等,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知识分子的缩影。

《人生如歌》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吴庚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攀登教学科研的高峰、谱写华彩乐章的跋涉历程,也为渴望成才的青年一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益借鉴。纵观吴庚振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刻苦钻研,立志成才;二是严谨治学,呕心沥血育桃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人生如歌》给我的重要启示之一。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吴庚振毕业后就暗下决心,渴望尽快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业务骨干,以便日后登上讲台时,能够多给学生一些“水”,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此,他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挂在宿舍里。

吴庚振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一是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和写作理论知识;二是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选读100篇古代散文,背诵100首古典诗词;三是重点学习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文论。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没有放弃学习,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和钻研。

1970年,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学校组织的野营拉练,还是带领学生进工厂和下农村实习,他都积极参加。每到驻地,脸顾不上洗,饭顾不上吃,就和几位写作教研室的老师,开始编辑《野营战报》。在与学生同吃一锅饭、同睡一条大炕的患难之中,他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而学生们也把他当作父兄一样尊敬。

吴庚振还注意把教学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知识,这些年出版了多部辞章学(写作学)、文艺学、新闻传播学等方面的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和重要文章近200篇,有9项学术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他的《新闻评论学通论》,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被《新闻战线》《采写编》等杂志推介,并被多所大学选定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他的《说理艺术漫谈》,把新闻评论的议论说理,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在新闻学界具有创新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甘守成、勇于创新,不仅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和优秀品质,也是阅读《人生如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

吴庚振曾经任教的中文系,是河北大学的一张名牌,历史悠久,基础深厚,拥有众多知名教授,如顾随、詹英、张弓、雷石榆等都是享誉全国的“大家”。但是,在1995年6月学校党委决定创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时,身为中文系主任的吴庚振,却自愿离开中文系,去担任白手起家的新闻传播学系主任。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说他是“扔掉‘金饭碗’,四处去‘讨饭’”。

书中附录了《河北教育报》1995年12月20日的一篇文章《吴教授鞠躬》,记述的是新闻传播学系从中文系分离出来后,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没有办公经费,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恰在此时,吴庚振听说省记协要在邯郸开会,于是带病赶去列席会议。当时,他正罹患面瘫病,说话都很困难。他强忍病痛,在会上汇报了创办新闻传播学系的初衷,以及目前遇到的困难。说完他站起来向与会人员深深鞠了一躬。会场上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报社老总们被吴庚振为河北新闻战线培养人才的赤胆忠心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解决了办学的燃眉之急。

如今的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历经两三代人的努力,已成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河北省高校的重点学科,进入了全国新闻传播学科的第一方阵。而吴庚振则是河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对这一“华彩乐章”,他很低调,说起当年的艰难创业,他只是说,“如果说我这一生做了一些事情的话,那么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创建河北省历史上第一个新闻传播学系(院),并做出了引以为豪的成绩”。

综上所述,《人生如歌》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河北大学档案馆馆长赵林涛,赞扬吴庚振追求的信条是“操觚为文,刻意求工”。觚,木简,在木简上刻字,自然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用尽心思使文章更准确、更完美。对于这一点,作为几十年的学生和弟子,笔者有着深刻的体会。远的不说,就说《人生如歌》这本书吧,老师曾三次发来稿子征求意见。他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不管是谁说的,只要有道理,他就虚心采纳,吸收到书稿里。仅此一点,就让后学感动不已,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

2019-06-14 ——吴庚振《人生如歌》的启示 1 1 河北日报 c138085.html 1 咬定青山不放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