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读书

在歌声中追寻生命的初心

——读岜农《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刘 敬

或是人到中年,恋旧念昔之情日浓,且骨子里又流淌着乡村血液之故,近岁读书,多为“乡土”“故园”等题材的作品。而岜农的《低头种地,抬头唱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宛如一支火炬,在一瞬间点亮了我因琐屑忧烦而略显暗淡的目光。书封上,月半弯,星数点,牛哞声声远。头戴草帽、口叼香烟的农夫矗立田野,极目远眺,仿佛在寻找理想中的生活,又像在欣赏大自然之伟力……

作者岜农并非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而是一位音乐人。他出生在广西南丹县黔桂交界处的壮乡,学校毕业后,在南方的城市学习绘画及从事设计工作。2006年在广州组建瓦依那乐队,一直以平面设计工作为主业,业余时间参加一些音乐活动。2012年后,不时回家修整房子及栽种水稻,并开始整理音乐作品。在成长的路上,踌躇、窘迫、迷惘……都是人生的常态。然而,行行重行行,山高水长间,没有哪一步是白走的,从乡野到城市,再从城市返故里,这并非只是空间意义上的简单回归,那些悄然逝去的时间,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岜农赋予了深远的意义——他于2015年整理制作完成十年的日记式音乐、绘画、诗歌作品集《那歌三部曲》,与乐队朋友及村民等一起录制完成其中的音乐部分,自行绘画插图,设计唱片装帧。2015年3月一并由刀马旦唱片出品发行。

《低头种地,抬头唱歌》一书,不仅收录了岜农的原创歌词、绘画作品,还通过访谈的形式,向读者坦露了自己不断告别、摸索、寻梦、成长,终至辗转回归的心路历程。在第一辑“那诗”中,收录了岜农创作的一万余字的叙事体长诗——布洛陀创世史诗。这是他在研读了大量壮族古诗、山歌、传说及西南其他少数民族的创世诗歌、民间故事,以及印第安、非洲部落的诗歌、预言等基础上,通过丰富而奇异的想象,采用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独辟蹊径,潜心创作而成的。该诗不仅淋漓尽致地叙写了壮族先民对世界、对自然的曲折探知及其与险恶环境的斗争历史,而且“以人性的变化为主线,铺展开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图”,凝聚了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积累传递下来的智慧和经验,为保留和传承壮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书的第二辑,选录的是《那歌三部曲》——以岜农自创的原生态歌曲的歌词为主要内容,辅以他的绘画作品,并以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嵌入了相应的歌曲,手机一扫,音乐即起。仅就歌词而言,形式多样,长短不拘,像《三月三》《西部老爸》《七月的太阳》等,皆自然而纯粹,质朴而干净,文字的流水源于心田,平白如话,自在随性,如叮咚之泉,似欢歌之溪……作者以真挚的情怀、舒缓的笔调抒发了对自然、对生命、对艺术的思索、感悟与赞赏。如“望月月沉落/望鸟鸟飞脱/月落星子在/鸟飞笼空着”(《鸟飞笼空着》),寥寥四句,虽浅白如自语,却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幽微婉曲的心境——夜深月落,鸟飞笼空,只有点点星辰在迢遥的夜空寂寞地闪烁,那光芒,邈远、昏暗、忧伤,似一个虚无的梦……是在追悔自己曾经对故园的逃离,还是思念恰如春草生,蓦然想起了壮乡的山林、峒溪与五色糯米饭?再举个短歌例子,“碧羞鸟不会忘记/油菜花不会忘记/青蛙也不会忘记/穿过那层层的乌云/上面依然是飘云的天空”(《飘云天空》)。前三句以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句式,突出强调了天空的飞鸟、地上的花儿,还有作为壮族图腾的蛙,大家都不会忘记,那是什么呢?悬念巧设后,答案自然揭晓——穿过那层层的乌云,上面依然是飘云的天空。浓郁的哲理意味,引人深思细品,让人感触良多。

此外,书中那些原生的、乡土的、赤诚的、清澈的歌谣,传达的是对自然万物的欣赏,对生活方式的探寻,对乡村发展的忧虑与反思,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正如岜农所说:“我创作音乐是自我对生活理想的追问或生命乐趣的探索。所以对于我来说,核心是寻找自己想要的生存方式或理想的生活……找到生命存在最初的心。”《没有名字的河》《唱支山歌等你来》《妈妈的蓝靛布鲁斯》……在他的歌里,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在他的歌里,野花随处开放,虫鸟自在鸣唱;在他的歌里,阿公的故事是那样神奇,阿妈的民谣美如天籁;在他的歌里,泥巴味儿掩不住纯净高雅,粗犷野性中更见诗意曼妙……

2019-06-21 ——读岜农《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1 1 河北日报 c139061.html 1 在歌声中追寻生命的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