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红井”映照鱼水情

□周丹平

在江西瑞金沙洲坝村,有一眼水井被群众称为“红井”。清澈的井水,映照着“初心”和“民心”,映照着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

1933年4月,毛泽东住进沙洲坝,发现村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平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农忙季节只能挑村前水塘里的水。经过走访调查,毛泽东弄清楚了原因:一是打水井花费大,贫苦群众打不起;二是当地传说地底下有条“旱龙”,动不得。于是他告诉当地群众,你们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王,我不怕,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算账好了!随后,他又亲自指导军民打了口直径85厘米、深约6米的水井,让当地百姓喝上了甘甜的清水。因为这口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泽东亲自指导挖的,所以乡亲们亲切地称它为“红井”。红军长征以后,反动派杀了回来,听说这井是毛泽东亲自指导挖的,恨得把井填了,乡亲们只好又去挑塘水喝。新中国成立后,沙洲坝群众重砌了这口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一个为群众打井,解决吃水难题;一个强行填井,不让百姓吃水。“红井”如镜,映照出对待百姓截然相反的态度;人心是秤,称量出不同政党、不同军队的成色。一声“红井”,道出了浓浓的鱼水深情;一块石碑,刻下了不尽的感激与怀念。

在江西于都县铜锣湾村,也有这样一口井。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一军团在此集结休整。在短暂停留的几天里,红军给百姓打了一口井。村民在井边立了一块碑,上书“革命井”。从此,打井的红军,井边的红军,成了铜锣湾百姓时常挂在嘴边的故事,一直讲述到今天。

其实,在许多吃水不便的山村里,至今留有这样的“红军井”;在很多曾经没桥、无路的地方,都留下了“红军桥”“红军路”。涉县的漳南大渠,因为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129师所修而被称为“将军渠”。一口口井、一座座桥、一条条路,一个个亲切的称谓,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真切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给老百姓打井、修路、修渠的人。群众从中看到了共产党人和群众的鱼水深情,更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为什么很多人不顾生命危险也要帮助红军秘密渡河?为什么群众把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为什么福建东山人民要“先祭谷公、再祭祖宗”?为什么很多人看见红苹果,就想起李保国?就是因为亲眼见到过共产党的“好”,亲身感受过共产党人的“亲”。

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从诞生之日起就怀着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用初心凝聚民心、民心与初心同频共振的历史。近百年来,我们党正是因为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不断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不断从人民那里获取智慧和力量,才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亲人。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之时,再次聆听《红井水》优美的旋律,我们对党的初心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对如何坚守这份初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19-06-24 1 1 河北日报 c139319.html 1 “红井”映照鱼水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