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

遥看青色

□吴语嫣

“青”这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或金文,本义为蓝色、蓝色矿石或草木的颜色。《说文解字》注释道:“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

如果有一座院子,用来种四季,日日在花篱下流连,甘愿被青色植物的目光吸引。眼里那些庄稼果树,自然是要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名垂青史的。那些野花野草,即便会被迅速割刈拔除,遭遇践踏、火烧、水淹,依然努力地生长。毕竟,来年它们又将恢复生命的颜色。

假如极为诗意地看待这一切,心里还有田园。今天,遥望满垄的向日葵;明天,则用目光检阅沉甸甸的麦穗;后天,竟已化作萤火虫,在夜晚的稻花丛里游弋。每个人心中藏有青色,足可以日日与不同的季节相遇。四时的手不断撩拨,风景再美,也不抵看到春天赠送的第一个嫩芽时的欣喜。

赶到南方园林,人们最青睐的是草木一年四季的不同。时光与那些静默的湖石、亭台、楼阁之间的微妙情愫,演绎着独具风情的诗情画意。园林那些古色古香,恰恰反映在各种青色当中——在绿树、盆景与爬藤的衬托下,才最具活力和生活气息。古诗词里更是青葱勃发,如“青青河畔草”“溪上青青草”“春到长门春草青”等,无非用江南塞北的文笔,描绘着“和而不同”的青春颜色。

还有青梅、青橄榄。“叶间梅子青如豆”“无限绿阴青子”“叶间青子已团团”“纷纷青子落红盐”……其中画面感十足,直抵人们的心田。想想看,潇洒的竹马跑到哪里去了?恍惚间,传来阵阵炒蚕豆的“哗啦哗啦”声,声音里仿佛也透着浓浓的香气。

古人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暮青山隐,心便跟着云朵逍遥游荡起来了。青白画面水墨意境,诗与远方跃然顿生。人们有“看青”的念头,自然就有“踏青”的行动了。踏青,是迎接盛大春天的到来,敞开逼仄的胸怀,让自然照亮身体的角角落落。踏青,还是季节与人类相拥,是“天人合一”的心灵企及。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学者请教日本汉学家清水茂先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一句中的“青”,是什么颜色?他不知道是该翻译成“blue”,还是“green”,为此颇为踌躇。有趣的是,日文和中文,“青”字用意非常接近,清水茂先生翻译成日文时,反倒没有这位美国学者的纠结。他虽然没给对方满意的答案,日后却特别留意“青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促成了他后来的“说青”“说黄”等文章。

做学问自然是要较真的,假如有人问一句:青,到底是什么颜色?估计,很多人要回不过神来。

心,因为有了“青”,便感怀动人;目,因为有了“青”,便眼神迷人;竹,因为有了“青”,便绿荫蔽人;小虫,因为有了“青”,便羽翅惹人……看来,“青”拥有多种层次的文化意蕴,虽然类似“青涩”“青葱”,好像沾染了“生”的意味,却不妨碍待以时日,逐渐孕育得清华满目,别具风情。

据《本草纲目》记载:空青,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青。又,白青,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淮南子·毕万术》也说:白青,得铁即化为铜。又曾青、绿青、扁青、绿肤青……想必,“青”在古代中国形成了魅力十足的特殊色泽。

蛰居日深,如若让人们的“青眼”与“青草”“青梅”“青山”遥遥对视,定会相看两不厌,领略满园青吧。

2019-07-12 1 1 河北日报 c142111.html 1 遥看青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