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文艺评论

用透视的方式揭示生活本质

——读张玲玲《嫉妒》

□林 颐

《嫉妒》(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是青年作家张玲玲关于南方城镇的故事集,书中收录了同名小说《嫉妒》,以及《岛屿的另一侧》《破碎故事之心》《似是故人来》《去加利利海》《无风之日》和《新年问候》等七篇小说。

这些作品人物与故事各异,但又具有共同特征——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许静仪、叶晨、伍家豪、夏磊、胡杰峰……随手翻开任意一部名册,你都会看见普通如你我的小人物。

随着现代文学边界的不断拓宽和重建,越来越多的人回到文学的创作本身,试图通过加入现实元素延伸叙述文本,着眼于小处,用透视的方式来揭示生活的本质。

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得不处理与父母、孩子、恋人、朋友、同事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既让我们避免了游离于世界之外,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束缚。戴着假面的社交方式、道德和伦理的困境、命运的无常导致的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从不同年代的人的视角切入到故事中,试图以新鲜的形式去获取对生活困境的真实解读。

同题小说《嫉妒》采用了多线交叉的写作方式,作者试图通过许静仪与谷雪两个女性并行的人生道路来展现细节上的触动,并加以氛围感的塑造,直观地把两个女生细碎且带有物欲的情感展露出来。一个女人,不安于室;一个豆蔻女孩,寄人篱下。变故发生之后的谷雪,心思敏感,每天所图不过是如何尽量不给抚养人添麻烦。小说用许静仪的视角写初中时的谷雪,谷雪离开了许静仪的生活圈,命运把人们隔开有多么容易,从此只留下些许回忆。如果没有发生意外,许静仪考入大学,成为白领,会不会也是谷雪的人生?许静仪对男女感情的体会,也会是谷雪的体验吗?小说还引出了谷雪的父母以及姑姑谷月红与姑丈陈建飞的经历,故事的链条紧密地扣在一起。

作者并没有采取隐喻、暗示等文学创作方法,而是直接指向头绪繁多、矛盾层叠的复杂性,一个环节的脱落,就可能引发其他环节的连锁反应。作者笔下的人物大多内向木讷,用普通的思维方式思考,用基本的日常语言交流。就像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从出生、求学、工作到恋爱成家,轨道仿佛早就预先铺设。可是,意外发生了,原本的轨道发生了改变。

《新年问候》中,作者将主要视角聚焦于警察胡杰峰身上,以他为圆心,讲述了他身边大大小小的人物故事,展现出罪恶与人性考验之下的世间百态。《似是故人来》中,描绘了男人家豪在感情中的游离化与边缘化,凸显出了都市生活之中被异化的情感故事。《破碎故事之心》,三段简章,都市男女的邂逅,迅速开始,很快结束,删除微信号,就等于在人海中的失踪。

这些小说大多写爱情,可是,这只是表象。作者并不着意谈情说爱,而是透过不纯粹的爱,展现成年人世界中的挣扎与较量。欲望究竟如何一点点挤入人与人的关系,并解构了生活的原相呢?作为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写作者,张玲玲挑开了时代和杂乱日常中的冲突。这大概与她曾任财经记者、编剧等职有关,曾经当记者的经历使她身上有一种对当代生活真实困局的思考和理解,而作为曾经的编剧,对戏剧张力的天然嗅觉又使她在真实框架的建构之后拥有了更多对于冲突和节奏的把控。这些作品是小说,也是非虚构,是我们每个人脱落的碎片。

2020-03-13 ——读张玲玲《嫉妒》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28797.html 1 用透视的方式揭示生活本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