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科技之光照亮抗疫之路

——记我省新冠肺炎救治省级专家团队

□河北日报记者 周 洁 宋 平

“出院了!”2月14日,57岁的老代走出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目光里透着兴奋。

“这是河北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专家组拼尽全力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的。”从电视新闻里,阎锡新头一次见到老代,看着笑了,“这位重获新生的艺术家,一定能画出最美的画吧。”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比救治生命更紧要的事!

吴以岭,院士;李佃贵,国医大师;李琦,省疾控中心主任;阎锡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一科主任;胡振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我省省级专家尽锐出战,组成医疗战线“最强战队”,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河北方案”。

他们是白衣天使,也是特殊战士。用科技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科学精神缔造生命奇迹。

是智囊团,也是主心骨

时间回到1月31日。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生命大营救——

“患者老代病情突然恶化,双肺几乎全白,呼吸衰竭,怎么办?”张家口市救治专家组组长张志华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紧急求援。

会诊室内,灯火通明,日夜无休。代表着河北重症医学最高水平的呼吸、重症、影像、中医等学科顶尖专家,在这里为治疗出谋划策,全力调配。

屏幕上,跳崖式的数据显示着命悬一线的危急。严重到什么程度?给患者吸纯氧,血氧饱和度只有53%,正常人至少在95%以上。

生死一瞬。专家们紧盯屏幕、层层分析,为张志华打开诊疗思路:“将仰卧位机械通气改为俯卧位,立即实施高流量氧疗,开展床旁血滤。”

血气值64,血氧明显改善……几小时后,这一消息让寂静的午夜变得沸腾。

临床一线捷报频传,源自“最强战队”的强力支撑。

1月27日,我省确诊首例患者不久,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听取专家意见建议。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关键在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必须坚持一人一方案,确保每个患者得到科学救治。”

……

吴以岭、李佃贵、李琦、阎锡新,我省救治和疾控方面顶尖专家逐一发言,为河北疫情防控“开药方”。

在像这样一次次高规格的“头脑风暴”中,“河北方案”逐渐清晰。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悉数出台。

与疫魔赛跑,分秒必争!

“定点医院医疗条件不一,有些不具备重症抢救能力。”阎锡新出任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第一件事,就是排兵布阵。

在专家组建议下,举全省之力,在最短时间内补齐短板。

前方,优质资源精锐尽出。第一时间公布14家定点医院,各市调配最优质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进入隔离病房;抽调457名市级专家进驻定点医院;抽调156名省级专家随时赶赴现场支援;7个省级ECMO攻坚小组24小时待命。

后方,“最强大脑”运筹帷幄。由重症、呼吸、影像、心内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省级救治专家组,每天对确诊患者远程会诊,逐个讨论治疗方案。

此外,还邀请李兰娟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重症专家刘大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专家许媛、北京朝阳医院重症专家李文雄等多位国家级专家指导救治,成为我省救治工作的强大外援。

“救治需要中西医结合。”专家组顾问、国医大师李佃贵多次建议。

充分发挥河北中医药大省优势,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为全省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例量身定制“一人一方”。几服汤药,便让半天腹泻八次的患者止泻、连续四天高烧的患者退烧……

各路专家火力全开,“四个集中”“一人一策”加速落地,实现良好治疗效果。目前,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13名,治愈率九成多;中医药治疗率97.2%,在全国名列前茅。

要坚守,也要创新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

如何防止轻症转重症?怎样抑制炎症风暴?如何应对多脏器衰竭?一个个新问题接踵而来。

“患者早期症状逍遥,今天肺部病变范围扩大了些。”会诊中,石家庄患者李先生的细微变化,却引发阎锡新高度警惕。

面对全新的病毒,专家们对肺部以及肺部以外器官的损害规律,并没有完全掌握。患者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十天左右到达高峰,两周后自然好转;有些却突然发展成危重型,进展速度让人措手不及。

“找到预警指标,才能防止轻症转重症。”阎锡新说,解这道棘手难题,要向科技要答案、要方法。

D二聚体、淋巴细胞、血乳酸、白细胞……为了找到预警指标,专家组经常是一个个患者比对,一个个指标查找,“救治容不得一丝失误,我们只能对出现变化的指标追着打。”

“尽快控制!”根据专家组建议,临床一线立即放宽无创呼吸机通气指征,积极改善缺氧状况。几天后,患者病情趋稳,成功避免了气管插管。

坚守医道,创新医术。在一次次生死时速的救治中,专家们探索出宝贵的“河北经验”。俯卧位通气、维持液体负平衡、控制炎症风暴……一个个成功探索被写入“河北方案”,为临床救治患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学研判形势,对整个疫情防控都至关重要。因为专家组在多个关键节点的精准建议,为全省抗击疫情赢得了主动,我省本地确诊人数始终保持低位。

疫情之初,对于密切接触者,国家方案推荐“居家或集中隔离”。河北怎么办?1月20日,河北第一版防控方案制定讨论会上,时钟已指向凌晨1时,专家们还在为一个个细节据理力争。

“河北还没有疫情,居家管理依从性好、行政成本低。”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集中医学隔离更稳妥。”

……

最终,“集中隔离”写进我省方案。与大多数省份相比,这一防控措施更超前、更严苛,对早期遏制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

“怕!所以必须实事求是。”省疾病控制专家组副组长、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建国的话朴实而坚定。

是专家,更是战士

呼吸衰竭,上不上ECMO?

上,可能加剧病情;不上,就是等死。会诊室里,讨论声时高时低,经常擦出“火药味”。

这是阎锡新每天都面临的艰难抉择。权衡再三,这个专家组组长经常在最后冷静拍板。

他的冷静,让人踏实。“阎主任的气场,让我们一线医护人员有信心。”张志华感慨。

阎锡新却说,每一次拿意见,都可能决定患者生死,怎能不怕?但你是组长,关键时刻就得上去!

顶得上去,背后是拼命。他的行程表精确到分,早上7时到9时15分查房,9时30分开始远程会诊,最晚时一直讨论到深夜。

累不累?非常!但不管多晚,有项工作雷打不动,那就是阅览当天国内外所有文献和报道,把新理念、新做法记入《新冠日记》。

“时间不等人,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回更多病人。”口罩遮住他大半张脸,只留下一双密布着红血丝的眼睛。

是专家,更是战士。

我省确诊第一例病例时,李建国最先冲上了前线。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到患者家里,事无巨细,一一检查。

“前方就是个地雷阵,专家要先去探一下什么地方有地雷,制定防控方案才能设计进去。”那背影,如山一般稳健。

70岁的李佃贵,主动请缨上一线。家里、院里都来劝,这次抵抗力差的中老年患者多。他依然坚决:“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能不面对病人?”

2月4日,石家庄市五院隔离病房内,厚厚的防护服憋闷难忍,李佃贵却挨个把脉问诊,在病床前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鹤龄,连续60多天驻守在沧州、石家庄等市定点医院,让40多名患者转危为安。

那天,又一位患者出院,患者的儿子专门为赵鹤龄等专家送来锦旗、感谢信,信里这样写着:“有专家之专、战士之勇,更有医者之担当,抗疫战场上当之无愧的特殊战士。”

2020-04-23 ——记我省新冠肺炎救治省级专家团队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34185.html 1 科技之光照亮抗疫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