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戒,讲求智慧

□李国文

■有人养成这种毛病:没钱时,物质欲望特别强烈;有钱之后,权力欲望就会上升;在官瘾、钱瘾都满足以后,求名的欲望就会浓厚得可怕。人到晚年,更着重功成名就的满足。

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当中,有一篇《买<小学大全>记》的杂文。其中,引用了《论语·季氏》的一句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细细品味,尤其最后一戒,很有道理。对上年纪的人来说,有当头棒喝的意思。

《小学大全》的著者,为清乾隆朝人尹嘉铨,一位道学先生,官做到大理寺卿。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或司法部,卿,相当于院长或部长。熬到这个级别上,也算可以了。有人养成这种毛病:没钱时,物质欲望特别强烈;有钱之后,权力欲望就会上升;在官瘾、钱瘾都满足以后,求名的欲望就会浓厚得可怕。人到晚年,更着重功成名就的满足。

尹嘉铨已经致仕,回到故乡——河北博野养老,论理,早该享清福了。可惜,他做不到。毕竟,“名”这个东西,染上了就难戒掉。甚至奄奄一息,回光返照,也要在乎悼词怎么写,墓志铭怎么刻。乾隆皇帝御驾驻跸保定,尹嘉铨想出来为他父亲“请谥”,却惹得龙颜大怒。鲁迅先生写道:“到乾隆四十六年,他已经致仕回家了,但真所谓‘及其老也,戒之在得’罢,虽然欲得的乃是‘名’,也还是一样的招了大祸。”

戒之在得,说来容易,做到却难。1781年4月,乾隆西巡五台山回銮,在保定小憩,尹嘉铨按捺不住自己的表现欲,觉得接驾盛典自己怎么能缺席呢?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向北眺望,心想会不会从大路上飞来一匹快马,奉圣旨,亟传老臣尹嘉铨入觐。其实,这只是他的梦想罢了,可这位道学先生,站在路口,心急如焚……

博野位于蠡县和安国之间,离保定府不远。按老先生这种名欲之心,自己去一趟,尽一分老臣护驾之心,人家不会用乱棍将自己打将出来;要不,他就现实主义,死心塌地在家待着,只当没有发生这回事。

可这位“假道学”心思很重。去吧,怕人家把他这赋闲的官僚不放在眼里,主席台上不去,贵宾席没位置,只能跪得远远的,眺望皇帝陛下;不去吧,这就意味着他真成了在野之人、林下之民、拉架的黄瓜,基本上的无名之辈了,这是他绝对受不了的。又想吃,又怕烫;既自尊,更自卑……那一夜,尹嘉铨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末了,他终于想出来一条锦囊妙计,为其父亲尹会一“请谥”和“从祀”,一旦皇上恩准下来,不但孝子当上了,风头也能出尽。天色露曙,他吩咐下人赶紧为大少爷备马,火速赶往保定府,向行宫呈上这份耗尽心思的奏折。哪晓得,名未求着,反倒搭上了一条老命。

乾隆一看尹嘉铨不来朝拜,竟打发儿子来应付,当然觉得这种行为太荒谬,而且过于嚣张。再读尹嘉铨的“请谥”奏章,更是龙颜不悦。“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钦此。”

接下来,又看到尹嘉铨“请祀”的另一道奏折,打的旗号倒是光明正大,请陛下批准本朝的名臣汤斌、范文程、李光地、顾八代与张伯行等,从祀孔庙。其实,这也是无可无不可的事情。乾隆却以为这位老先生“名”令智昏,竟公然表示:“至于臣父尹会一,既蒙御制诗章褒嘉称孝,已在德行之科,自可从祀,非臣所敢请也。”乾隆面对如此下作的邀名行径,如此放肆的挟带私货,立刻勃然大怒,他在圣旨中指责道:“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

此时,尹嘉铨还在家里静候佳音呢。此老若不是求名心切,名欲缠心,应该明白,乾隆对于妄自尊大是相当反感的。大学士三宝,奉命主审这件案子,此人手法,先从生活问题入手。对这位道学先生最具杀伤力的攻击手段,莫过于纠劾他强抢烈女为妾的龌龊行为。跪在堂下的尹嘉铨,一边掌自己的嘴,一边骂自己寡廉鲜耻,欺世盗名,假道学,伪君子……

三堂会审之后,定为“相应请旨将尹嘉铨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乾隆皇帝改为“斩立决”,恩准他一次性地死亡。这位曾经官居高位的大理寺卿,著作等身的文人,就为老了老了还不知缩手,还想博取更大名声的行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虽然尹嘉铨案属于“个例”,但是《论语》“戒之在得”的古训,还是颇具惕厉深意的。

2020-05-22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37337.html 1 戒,讲求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