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登佛面山偶感

□董连辉

我的故乡坐落在燕山脚下,向北不足十里的马井子村有一座神奇的山,称佛面山。明朝《永平府志》记载:“佛面山,在迁安县北七十里,其山高峻,人迹罕至,远望如佛像,又名达摩峪。”《迁安县志》记载:“佛面山海拔373.80米,其山峰多圆巨石,远望像佛面,相传戚继光在此山出家。”

佛面山山势峥嵘,雄险秀幽。关于山名由来,一说峭壁上巨石酷似人头佛像,远望佛像鼻目清晰可辨;也有人说佛面山整个山体形态远望像仰天而卧的佛面。在佛面山南侧不足百米处,有一石柱兀立悬崖峭壁之上,从山脚偏北方向抬头望去,石柱犹如一只兔子翘首远望,村民称之为“玉兔望月”。从山上往下瞧,这块石壁则像一尊远眺的巨龟,村民称“神龟望海”。沿着入村公路南行数十米,抬头望去,石柱犹如一位古代将军巍然伫立远眺,石像五官头盔清晰可辨,村民称之为“将军望乡”,认为这是当年戚继光的化身。

佛面山在我心中是一处圣境,不仅在于其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更源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传说。2004年国庆假期,我曾在马井村子退休老教师张海庭引导下,第一次登上佛面山北侧峭壁上的鹰窝崖朝阳洞,观瞻庙宇残迹。今夏的一个清晨,我攀悬崖,越灌木,再次前往朝阳洞。经过前一晚暴雨冲刷,天空蓝得沁人心脾。旭日映照下,佛面山千岩竞秀,郁郁葱葱,北向望去,万里长城唯一一段大理石长城雄浑磅礴,伴随不间断的鸟鸣声与浓郁的栗花香,宛若人间仙境。朝阳洞庙宇门楣依然保存完好,上面阴刻“鹰窝崖朝阳洞”六个大字,旁边标着“明嘉靖壬子岁次乙丑三月十九日立”。穿越石门,是一块开阔平台,依稀可见寺院遗址。传说,明朝蓟镇总兵戚继光曾在马井子村一带修补长城,强化训练和战备。因朝中奸臣当道,戚继光饱受中伤,曾在朝阳洞避难。朝阳洞门楣上记载的年代和史料记载的戚继光在北方戍边年代正好吻合。在村中老人口中,至今流传着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伫立朝阳洞前,不由得心潮起伏。美好的传说寄托着世人对悲情英雄的传颂,而残留的古迹与绿染的青山则真实见证着曾经发生的史实。戚继光出身将门之家,17岁袭祖职,先后任参将、副总兵、总兵等军职。1555年,他怀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崇高理想,投身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先后同倭寇作战80余次,为保卫东南沿海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不朽战功,是名副其实的抗倭民族英雄。而后奉命调至北方前线,镇守蓟州,承担守卫京城的重任。戚继光能够在军事领域有杰出建树,除个人努力外,很大程度上源于朝廷要员张居正等的器重。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期间,张居正为戚继光军队提供优厚财政供给,使其拥有购买军马、制造火器与战车的雄厚财力。张居正任首辅期间厉行改革,得罪不少朝中权贵,他逝世不久,宵小之徒便开始诬陷张居正,万历皇帝不辨是非,清算张居正所谓“罪行”。戚继光也遭陷害,先是被调离京师重地,后被罢免广东总兵官职。戚继光彻底失去了在战场上跃马横戈、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机会。经过三年物质清贫、精神痛苦的孤独生活,戚继光一病不起,将星陨落。戚继光一生在波峰浪谷中沉浮,然英雄的开阔胸襟非常人能比,他们不会为个人遭遇的不公喊冤叫屈。“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的忠心赤胆日月可鉴。

下山路上,在浓郁的栗花香中,凝视着“将军望乡”的天然石像,仿佛看见将军坚毅的目光,似乎在说:我心平东海,身沉志不改,人生何处无坎坷,生活焉能无沉浮?只要燃起内心深处的那盏灯,再崎岖险峻的路也能跋涉向前,且由他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0-07-03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43083.html 1 登佛面山偶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