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文艺评论

追寻·追忆·追思

——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从太行到八闽》观感

□汪 帆

由我省摄制的4集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从太行到八闽》近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再次将观众目光聚焦在革命老区武安。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全国解放已经是时间问题,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在部署渡江战役的同时,中共中央决定,迅速从华北、华东等老解放区抽调干部,准备接管长江以南新区政权,建设新中国。从太行、太岳两个解放区选调4000多名干部骨干,在今河北邯郸市下辖的武安市培训整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包括一个区党委、六个地委、三十个县委的成套班子,随军南下,接管福建省地方政权,这是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建设史上一支极为特殊的队伍。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从太行到八闽》第一次用纪录片形式表现这一重大革命史实。

追寻,为了忘却的纪念。从历史尘埃中考证、发掘、搜集、整理、缝合、复原,几乎成为文献纪录片创作人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将历史难点变为纪录片亮点最有价值的艺术贡献。

南下干部吴彬之子吴建兴,在闲暇之余萌生了“想了解父亲南下足迹”的动意,于是,节目组和吴建兴一起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征程。这个看似不经意间的切入,却暗合了一个时代历史的动机。我们党为什么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吴建兴追寻父辈的革命足迹,仅仅为了闲暇之余的思念吗?冷静客观的叙事手法,从吴建兴追问母亲当年和父亲告别时互相说了什么开始。然而母亲却淡然平静地回答:“没什么说的。”作为红二代的吴建兴更加坚定了要去追寻父亲南下足迹的决心。第二集写河北曲周籍干部张振业21岁时牺牲在南下途中南京市蒲口站,作为烈士后代的张好英,从小全然不知自己身世,直到71岁才决定去追寻父亲南下的壮举,“走完父亲未走完的路”。第三集写了南下干部雷宏之女雷晋萍和杨柳之子杨卫国,退休后相约踏上追寻父亲南下成为“宁德人”足迹的光辉之旅……由此引出了他们的父辈壮别太行、浴血南下、建政剿匪、建功八闽的史诗功业。

追忆,为了缝合碎片式的史料。追寻前辈足迹的过程中,离不开亲属、当事人、见证人、研究者的追忆。该片采用“朋友”视角,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寻访、讲述、回忆,共同追寻历史事件中的细枝末节。通过不同身份的人物讲述,那些支离破碎的史料,被巧妙地缝合在一起,慢慢浮现出完整而鲜活的艺术形象。这一创作手法隐藏在四集篇幅的诸多叙事中,时时释放出这部文献纪录片的审美效应。

在第三集《建政剿匪》中,雷晋萍到父亲战斗过的建瓯县,寻访在征粮中牺牲的年轻干部常全的足迹。常全没有结婚,也无后人,而当地乡亲们看到雷晋萍多次来凭吊祭扫,便反复问她是常全的后人吗?雷晋萍最终在心中默认,她也是常全的后人,因为在她的心中长江支队是一个整体。当事人情感的升华,深深感染着观众。杨卫国的父亲杨柳曾任建瓯县公安局局长。建瓯县曾是国民党师部、中美合作所特训班所在地,在国民党溃退时潜伏下大量反动军官、残匪特务,他们疯狂威胁、暗杀南下干部。节目组寻找到县公安局一位邢台籍侦察员乔金来的后人,在和她的聊天中带出了一个侦破特务案件的故事。

追思,为了红色丰碑永远不朽。该片第四集重点讲述了三位杰出南下干部的典型故事。第一位是梁东初,通过其女梁新阳的深情讲述,我们知道了这位扛枪打仗、率兵杀敌的军事干部,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专家,为新中国水电建设培养出大批骨干。第二位是放弃南平县委书记职务,自告奋勇去当一个拓荒农场场长的巨联江,他不仅成功地办好了农场,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派去国外执行合作任务,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型领导。第三位是担任过东山县委书记的河南籍南下干部谷文昌,他带领东山军民励精图治、战天斗地,将荒岛变绿洲,留下的新民谚“先敬谷,再敬祖”至今流传。

综观全片,虽说只有四集,但充分展示了南下干部的辉煌业绩,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八闽大地的绿水青山之间,更铭刻在党和人民心中。作为一部填补了中国革命史、新中国成立史、我党组织史关于南下干部研究空白的文献纪录片,它展示了一大批听党话跟党走、忠诚践行初心使命的党员干部英雄群像,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添了一部生动教材。

2020-07-17 ——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从太行到八闽》观感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45945.html 1 追寻·追忆·追思 /enpproperty-->